如何描写人物的作文怎么写-人物散文写作指引
2022-08-29 08:47:41 浏览:50
描写人物的作文其中最主要的是能够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最富于表现力的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通过一件事或者若干件事刻画出来。如果让熟悉这个人的人读了觉得很像:“他(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或者让不熟悉这个人的人读了觉得“还真有这么一个人”,那就可以说,写的人物是活生生的,写作是成功的了。 因而分析要写的人物,抓准其特点,是重要的前提或基础。同学们都熟悉自己的爸爸妈妈,同学老师,还有你经常接触的人和十分敬仰或者十分喜欢的人。这些人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这些人中的每一位都有他(她)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是跟他(她)的环境、经历分不开的。是不同的环境和经历,造就了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 《这也是家?》中当厂长的爸爸,他的特点是公而忘私,“受命于危难之际”,揽下一个800多人的国营厂,舍“小家”为“大家”,使得在作者眼里,自己的家不像“家”。 《母亲的裙》中写妈妈的变化,妈妈是美丽的,特别是她那修长的玉腿;妈妈也很爱美,穿过各种款式的裙,充分展示过她的美丽。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下岗后又干上了站柜台的工作,一天十几个小时站下来,天天如此,终于患了静脉曲张症,“小腿上布满了一条条凸兀的,有些偏紫的青筋”,妈妈的腿再也不美了,那双曾在女儿心目中是人世间最精致的腿,一天天地变形,消失。妈妈再不敢穿那些心爱的裙子了。母亲很美,抓住“修长的腿”;母亲爱美,抓住那些漂亮的裙,这就抓住了母亲这个人物的特点。 《她这人》中写了一位非常熟悉的同学,这个人从小就表现出独立思考的特点,并且总是要不同凡响,来个“语不惊人死不休”。她不怕同学的误解,甚至不怕把她当作“没治”的人。可是,正是这样有特点的人,才会不满足于课本的结论,对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且促使她去查阅有关的资料,打算写一篇为李鸿章“正名”的文章。这是位多么有个性、多么卓尔不群的人物! 当然,熟悉的“陌生人”也是可以抓住特点的,经常看到但接触不多的小贩,摆烟摊的,修车修鞋的,卖文具的。有的互不相干,有的谈话很投机,有的很有自尊心,抓住了各个人物的特点,也就能够写出群像式的人物谱了,着墨不多,像速写一样,几个小贩就在读者眼前活动起来了(《小贩》)。即使不是经常看到的人,只接触一次,只看了几眼,也是有特点可抓住的。 《花市101摊位》中写了一个普通的卖花男孩,他认真、诚实、善良,让买花的女孩好感动。在写熟悉的“陌生人”中,最不容易写,却写得最好的是《伟人的笑》,写邓小平爷爷。作者当然没有见过邓小平,无非是从电影电视、新闻报道或其他书面资料了解到的。然而,作者对邓小平爷爷由衷敬仰,抓住邓小平乐观的特点,通过描写邓小平爷爷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场合的笑,生动地突出地表现出一代伟人的形象、风范和精神品质。 人物的特点抓住后,最主要的就是选取足以表现这些特点的具体事例,或点面结合,或主次分明地加以叙述和描写;或者逐层深入,或者多方辐辕,把人物细致地刻画出来。 《这也算是家?》点上明写爸爸深夜归家熬夜工作,面上前后选取了爸爸该回家不在家;爸爸毅然揽下这个厂,要解决800多人的吃饭问题;妈妈和“我”对爸爸的关心;看到报上报道爸爸厂里的“再就业工程”红红火火,使许多下岗的人有了重新锻炼上岗的机会等材料。这样点面结合就把爸爸公而忘私的特点有力地表现出来了:爸爸是舍小家为大家,使更多的爸爸回归家庭。“我”终于对爸爸刮目相看,并且认识到“我们家不是7、家’,而是’大家’芒一意为大众的家。”爸爸的形象和精神也就跃然纸上了。 《她这人》选取了三件事,逐层深入地刻画了“她”独立思考的特点:小时候看《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那段,她就与众不同地认为孙悟空不应该跟唐僧去取经,而应该“再去大闹无宫”,这可谓初步刻画;接着写读小学时班里开讨论会,问到菁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能不能打骂孩子,她竟然站到全班五十几个同学的对立面说“能”,冲着大家“舌战群儒”,其原因是“同学们都这么想才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这是进一步刻画,把“她”的“求异思维”刻画得很突出;最后着重写进中学后的一堂历史课,她对李鸿章的评价提出异议厂为什么总要把’卖国贼’的帽子扣到李鸿章头上,他真的有这么罪大恶极吗? 如果没有了李鸿章,中国真的就能少一个《马关条约》,少一点被西方列强欺侮的历史吗?李鸿章能有多大权力,他出去与别人谈判甚至签订条约,代表的是整个满清政府,无论作出什么重大决定,都必定要经过政府的同意呀,岂是他个人的意志可以左右的呢?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曾为晚清创造过历史学家们所谓的’同治中兴S他为了维持已经腐朽不堪的满清皇朝,费的心力实在不算少。 只不过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早已积重难返,它的没落,也并不是区区一个李鸿章可以改变得了的呀,李鸿章真的很可怜,他只是为清政府背了一个千世骂名罢了!”“她”不仅敢说,而且敢做,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写下一篇为李鸿章“正名”的文章。行文至此,让人们看到一个独立思考的“她”向创新精神的高度发展,也就完成了“她”这个人物的刻画。 当然,也可以像《伟人的笑》那样,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人物的事例作刻画:面对三次政治磨难,邓爷爷以乐观待之,即使在重操巴黎旧业的艰难情况下,还坚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终将放光芒”!粉碎“四人帮”之后,邓爷爷东山再起,再次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图,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开始了新的长征。 邓爷爷是个小个子,而在华厦将倾之时,顶起天来的就是这位乐天派的小个子。祖国大地上处处是邓爷爷的足迹,他走到哪里,哪里就绽开改革开放之花,就结出改革开放的丰硕之果。这四个并列的事例从四个侧面,把一位洋溢着乐观精神的伟人,刻画得亲切、丰满,令人肃然起敬。 在叙述人物的具体事例时,如果能够捕捉到一些细节,则人物就会更加真实感人。这些细节可以是语言、动作,或者是不轻易让人觉察,而一旦觉察就鲜活而令人难忘的神态。《伟人的笑》就是从邓小平爷爷特有的微笑这个细节,展开来写的,以小见大,十分突出,谁能忘记邓爷爷的微笑呢广一双眼睛眯成两条缝,仿佛充满着慈祥又有几分童真,但仍放射着睿智敏锐的光芒。额上深刻着的皱纹,留下了世纪沧桑的印迹。”这种特有的微笑,平和、安详、亲切、从容,展示了伟人的风范,洋溢着坚毅的乐观主义精神。 《母亲的裙》中写到母亲失去了往日美丽的玉腿时,再次描写了母亲的衣橱:“在略显空荡的空间里,一边挂着母亲日常穿的几件屈指可数的衣物,有些凌乱;而另一边却整整齐齐的叠放着母亲曾经穿过的每一套及膝的裙装,虽已不复有往昔的明丽鲜亮,母亲却一件也舍不得丢弃,即使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穿。”这整整齐齐叠放着的过去有美丽玉腿时穿过的一件件裙子,多么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母亲的心境,美好的回忆和现实的痛苦都蕴含在这一个细节中了,令人回味无穷。 《“眼睛”》描写了一位新同学,这位新同学竟在裤膝上“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但是,这位新同学却住在小洋房里,他的房间里“到处是书”,原来是“爸爸给了我几次钱,要我买几套新衣服。可我一走进书店,看见那么多好书,就把钱全买了书啦”,这番交待穿补丁裤子的话,就是一个极好的细节——看见书就把买新衣服忘了,这是一个渴求知识,追求精神境界的男孩,多么可爱呀。这就是细节的表现力。可以说,写人物的散文,往往由于捕捉住一个甚至几个细节,便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