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猫网手机站
豌豆荚设计奖在哪里看,豌豆荚设计奖的评选规则介绍
2022-06-27 22:26:57  浏览:43

豌豆荚设计奖在哪里看,豌豆荚设计奖的评选规则介绍

“每周为你发现一款优质应用”,豌豆荚已经坚持了五年。2011年起,豌豆荚设立了「豌豆荚设计奖」,旨在帮用户发现最高质量的应用。5年过去了,豌豆荚设计奖已在海量应用中甄选出了258个好应用。此外,像皇室战争、纪念碑谷、VSCO 等很多国外最高质量的应用和游戏,也都选择豌豆荚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站,「豌豆荚设计奖」已然成为了业界的标杆和旗帜。

只关心优秀的应用设计

“无关用户量、品牌或商业利益,我们只关心优秀的应用设计”,这是“豌豆荚设计奖”所追求的,这是国内第一个完全以产品的设计和体验出发评选的奖项。他们希望在 Android 行业里建立好的设计的标准,并对于设计能力出众、但没有推广和资金能力的小众开发者予以扶持。自2011 年 8 月 1 日起,豌豆荚设计奖已经评选了258 期,众多开发者因此受益。

UC头条联手豌豆荚,推出「玩转APP」栏目,每周五为用户推荐当下最值得体验的APP,并分享APP设计者的开发的背后故事,让优秀应用得到更多人的认识与关注。

UC问啊:评选的标准是怎样的?会有哪些环节?

王俊煜我们有专门的「豌豆荚设计奖」小组,每天都会搜寻优质的Android 应用,也会对开发者投稿来的应用进行试用,在每周固定时间对这些应用进行统一的评选,从设计、功能、内容、创新这 4 个方面,0 到 5 分,给入围的应用进行打分。

解决优质应用的推广难题

对于做应用开发的创业团队来说,推广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难题。尤其是一些小团队,他们的产品或许做的很棒,但是由于推广资源有限一直默默无闻,使得关注度不如人意。 豌豆荚设计奖每周甄选推荐一款获奖应用,旨在感谢那些为Android创造了优质应用的开发团队,并为这些应用提供免费的推广及曝光机会,以保证不会被海量应用所掩埋。

UC问啊:目前设计奖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如何?

王俊煜「豌豆荚设计奖」是国内第一个完全以产品的设计和体验出发评选的奖项。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我们很高兴每周认真的评选能得到用户的认可,进而带来了开发者的认可。现在很多应用会把获得豌豆荚设计奖写在简介的第一行,而我们每周都会收到数十款新应用来竞选设计奖。

UC问啊:设计奖希望传递给用户什么?5年来,有没一些有趣的变化?

王俊煜我们希望通过有调性的推荐方式,传递给用户豌豆荚设计奖是「最懂应用的设计」。在过去几年中,豌豆荚设计奖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在尝试更新、更好的优化。比如,部分用户的阅读方式是只看截图,少看文字,我们就将图片做成了 gif 形式,将 App 设计上的优点直接地表述出来,同时在功能性和独特性也有体现,作为给用户的决策参考。

创新、优雅解决实际问题

豌豆荚的品牌本身就立足于设计之上,因为看到了设计对人们有巨大价值。所谓的优秀设计,在王俊煜看来,除了常说的 look and feel 以外,更重要的是用创新、优雅的方式,去解决人们真正在意的实际问题。

现在热度很高的视觉和交互设计,其实只是服务于产品内容和功能本身,除了少数类别的 App 以外 (如游戏),多数 App 的视觉和交互设计,完美地不被注意到才是目的。优质应用最核心的点还是解决人们实际的问题,再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实现优质的设计,这会是未来的趋势。

UC问啊:据您所知,国内外在App设计风格上各有什么风格和特色?

王俊煜可能还是和受众的生活环境和字型有关,来自东亚的 app 多数版面较为拥挤,而来自西方国家的 app 多数较为简洁。在 Android 上,国外的 App 更为遵循 Google 推荐的 Material Design,而在国内尚无明显规律。另一方面,国内 App 对用户需求的观察更为细微,多数会有更多细致的功能,满足用户方方面面的需求;国外的 App 多数功能更为简单,某些时候也少了一些惊喜。

UC问啊:作为一枚产品人,在产品设计上有哪些事情令你有特别深的感受?

王俊煜做为产品设计师,一方面和机器、代码打交道,另一方面和人打交道,而人的喜好是很难预测的,在很多取舍上会有很多出乎意料的选择。这是我近几年来的最大感受。也举个例子,我近来在家里放了一台 Amazon Echo,是一个语音助手,但是是以音箱的形态出现。尽管功能比 Siri、Google Now 更少,但识别率更高,我发现我对它的使用率远远比 Siri、Google Now 高,这是之前没有想到的。正是因为这样,产品设计上才需要更不拘一格,更多尝试。

UC问啊:能否对未来App应用在视觉和交互设计上做一些趋势预测?

王俊煜如之上的原因,很难做预测。但我整体感觉,中国用户在手机的基本功能已经满足之外,必定会追求更好的体验,也就是更优质的设计 (某种程度,也是因为智能手机表面上使用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比较难在技术上做大的突破)。这个趋势,在发达国家已经发生过,在中国也会发生。慢慢地,我们会看到在同等的功能之下,优秀设计的应用会慢慢取代一般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