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猫网手机站
中国高跟鞋地带(台湾“高跟鞋教堂”引争议)
2022-07-26 18:26:03  浏览:70

中国高跟鞋地带(台湾“高跟鞋教堂”引争议)

中国高跟鞋地带(台湾“高跟鞋教堂”引争议)原标题:台湾“高跟鞋教堂”引争议:拍照、打卡然后呢?(组图)

1

夜晚绽放出与白天截然不同的梦幻氛围。 台湾《中国时报》图

1

嘉义高跟鞋教堂兴建以来陆续引发建筑界、艺术界、学界的批评。 台湾《中国时报》图
  中新网1月31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位于嘉义布袋海边,由320片蓝色玻璃构成、高17米、宽11米的高跟鞋教堂,即将在农历春节前开放参观,预料将吸引大批人潮。依当地风景管理处规划,接下来还有10多个糖果、钻石等不同造型的教堂将诞生在云嘉南海岸线,你能想象这种景观吗?

  标榜“爱情、幸福”的高跟鞋教堂,据说与半世纪前的乌脚病有关,未来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已引发两极评价。甫获得第19届文艺奖美术类首位女性得主吴玛悧、交大建筑研究所所长龚书章、建筑师吕钦文不约而同直呼“这太可怕”。

  硬扯乌脚病 贩卖虚幻想象

  曾在嘉义策划北回归线环境艺术行动的艺术家吴玛悧说,“布袋地层下陷很严重,有很多环境问题要解决,但云嘉南风管处不断塑造对自然环境没有帮助的景观,政府带头破坏环境,带来更多灾难,不但没解决问题,还在消费这个地方,这就是炒短线做法;在岛外,通常不会在地质这么敏感的地带做工程。”

  吴玛悧指出,“高跟鞋教堂植入一个视觉性很强的符号,同时又贩卖一种虚幻的想象,刺激、吸引众人的目光,但观光客除了拍拍照、打打卡,然后呢?”她强调,“公共艺术应该响应一下人民在生活、环境要面对的课题,民众被刺激去观光,在过程中有所学习,而非只是来消费。”

  吴玛悧质疑,“高跟鞋教堂硬扯上乌脚病故事,强调是纪念当年因病不幸截肢的少女,无法一圆穿高跟鞋走红毯的美梦,问题是,乌脚病又不是只有女生得,男生也有,这种说法太性别化。”她指出,“就算高跟鞋真的与乌脚病有关连,周边应该要有介绍乌脚病历史的博物馆,让参观民众认识,否则这个设计理念只是乱掰。”

  检视国际大趋势,龚书章指出,“自2008年金融海啸后,建筑界开始探讨,建筑还需不需要扮演一个城市独特地标的角色?人类正面对极端气候、贫富差距等严峻挑战,社会性、公共性才是建筑的核心议题,而不是只追求视觉、形式,但政府部门的脑袋,还停留在上一个世纪。”

  缺核心价值 建筑只剩背景

  龚书章强调,“教堂在西方是宗教信仰的场所,后来慢慢演变成在教堂结婚是一种神圣而有气氛的标的,教堂被当作是一个场景,但水晶教堂、高跟鞋教堂连场景都不见了,只剩下背景。”

  他认为,艺术的美丑与定义,有其主观性,但再怎么主观,背后都有客观标准,可以从艺术、在地性、整体地景环境与公共性等面向来检视,拼观光与经济只是一个面向,更重要的是带动年轻人返乡,在地方长期耕耘。

  面向太偏狭 设计哗众取宠

  前建改社社长吕钦文则批评,高跟鞋教堂是公部门投入资金、资源打造的公共建筑,不是私人盖个主题乐园,只要哗众取宠、能够吸引目光就好,公部门有社会责任,除了振兴地方经济,增加地方特色景观,最重要的是具有文化、历史意涵,但云嘉南风管处关心的面向似乎太偏狭。

  针对高跟鞋教堂,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邱浩修在脸书写道,“以历史为名,缺乏思辨的反省意义;以文化为名,脱离常民的生活脉络;以环境为名,增长无谓的环境负荷;以艺术为名,毫无独创的美感诗意;以宗教为名,亏缺上帝的神性荣耀。”他更感叹,“台湾拼观光,拼来的只是一次性效益,未考虑文化厚度与生活意涵,短多长空,宝岛就这样成为粗糙的主题乐园,可惜!”

  放眼台湾各地海岸,无论是北海岸富基渔港附近石门婚纱广场,台中龙井丽水渔港、台南安平渔港、花莲观光渔港,清一色都被县市营造成地中海希腊风貌。虽然短期内吸引人潮,但也令人困惑这是台湾,还是希腊?

  短视拚观光 山寨造景当宝

  龚书章直言,“这就是山寨文化思维,拼观光、想拉近城乡差距,但是山寨文化的思考,一再复制,只追求用最大的可见度,在最短的时间吸引最多的人潮。”

  吴玛悧认为,台湾充斥山寨文化凸显的是“我们没有能力欣赏自己的自然环境特色,才会动辄拿别人的符号,当作是观光形象。”

  高跟鞋教堂未演先轰动,还登上境外媒体,但社会该反思的是,台湾西海岸冒出许多山寨造景,这对当地带来的是幸福,或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