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的成因(广东丹霞山:带你看最美“中国红”)
在广东韶关市,有着这样一处神奇的景观:它们有着令人过目不忘的“中国红”,有着非常诗意的名字,有着壮丽恢弘的群峰景观,也有着风格迥异的象形石景观,最为重要的是它们的存在丰富了地貌学内容。
它们就是今天的主角——广东丹霞山。
▼请横屏观看
丹霞览胜©刘加青 摄
01
丹霞山在哪里?
丹霞山位于东经113°36′15″-113°46′40″,北纬24°51′49″-25°03′36″之间,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内,现今为占地面积292平方公里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地理位置图©脚爬客
40年的保护和发展,使得丹霞山由最初的宝珠峰、海螺峰及长老峰3座山峰所形成的风景区发展为现今拥有680余座山峰且享誉全球的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发展历程©脚爬客
不禁有小伙伴要问,1980年前丹霞山一直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02
丹霞山何谓“丹霞山”?
据《南召县志》记载:唐元和十五年,法号“天然”的僧人择址建寺,取名为红霞寺、仙霞寺,最后定为丹霞寺。后《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对寺院周围的自然景象详细描述为:“每至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意为每天早晨和晚上,彩色的云霞炽烈,从山谷中升起,颜色像润泽光艳的朱砂,灿烂的像明亮的彩霞。
朝阳浴舵石©陈志芳 摄
同样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时任南明南赣巡抚的李永茂因父亲逝世而隐居在广东韶关,见长老诸峰与南召类似,遂命名丹霞。
丹山碧水©刘加青 摄
此外,李文茂与南召天然禅师同为河南邓州人。因此,广东丹霞山的命名与李文茂的思乡之情密不可分。李文茂离世后,其弟李充茂在广东丹霞山出家为僧,继续隐居丹霞山。
03
从丹霞山到丹霞地貌!
丹霞山的命名虽在明代,但在丹霞山浈江边鱼鳞石岩洞中,有着非常重要的“鲶鱼转”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石器文物达80多件。说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丹霞山附近已经有“人类”到访和居住。
▼请横屏观看
丹霞洞天©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距今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路经韶石山而登山奏乐,悦耳的曲子使周围的山石也为之动容,变成形状奇特的“三十石”,韶石因此而得名。
隋朝开皇九年,取韶石之名改东衡州为韶州,即现韶关市的前称。
韶石山浑圆的山脊©脚爬客
美妙的传说和秀水名山总是文人墨客的神往之地,韶关不仅有“岭南第一人”张九龄这样的大诗人,同时也留下了“雪点寒梅晴月白,光分锦石夕阳红。岭南岩峒多佳胜,到处看来独自雄”这样千古传诵的诗篇。
僧帽峰日出©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是独领风骚的“岭南文化”中重要的元素。但,“丹霞”被人广泛熟知和了解却是因为现代地理学家。
1928年,地质学家冯景兰先生至广东仁化进行野外科学考察时发现“绝壁丹崖”的丹霞山是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因此将这红色岩石层称为“丹霞层”,成为记录在册的地质学名词。
丹霞岩层©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1938年,地质学家陈国达先生也来此进行考察,注重丹霞山和周围地形景观联系的陈院士将经过外力侵蚀形成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特征的丹霞群称为丹霞地形。
1954年,“地形学”改称为“地貌学”,丹霞地形因此也随之称为丹霞地貌,并于1961年作为正式词条列入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试行本)·地理分册》。
至此,广义上的“丹霞山”不再是名义上单独的一座山,而是由红色砂砾岩形成且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特征的一类地形地貌。而广东丹霞山则正是这类地貌的命名地。
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脚爬客
随后,华南师范大学曾昭璇教授、中山大学黄进教授、中山大学彭华教授、中山大学吴尚时教授等学者用其一生精力对中国丹霞地貌的成因和演化持续深入研究,所获成果颇为丰硕。
2010年,广东丹霞山与贵州赤水、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泰宁、浙江江郎山景区一起以“中国丹霞”之名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自然遗产中的一张对外名片。
中国丹霞系列遗产之贵州赤水©洪开第 摄
在中国1200余处丹霞地貌景观中,广东丹霞山以丹霞山体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风景最优美、研究最深入而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丹霞地貌研究基地和最佳科普宣教场所。
04
千古丹霞如何演化而来?
我们总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却对如何雕琢的过程知之甚少。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需要时间的沉淀,丹霞山被“雕琢”的过程也是如此。
丹霞©刘加青 摄
早在1.4至0.7亿年间,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导致中国东部发生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同期,南岭山脉抬起,丹霞地区下降成为一个山间断陷盆地,称为丹霞盆地。低陷的盆地同期开始接受周围的砂岩、砾岩、泥沙等碎屑物质。经历数千万年的沉积、压实、胶结后,在盆地内形成近4000米的沉积层。
1.4亿年至0.7亿年间丹霞山地区地质运动示意图©脚爬客
0.65-0.2亿年间,丹霞盆地断块受地壳运动影响被抬升为丹霞红层高原,与此同时岩层之间形成了众多纵横交错的断层和节理。流水沿着断层和节理开始侵蚀岩石,伴随着风化和崩塌,红层高原逐渐被削低,于0.1-0.05亿年间,红层高原被侵蚀成准平原。
0.65亿年-0.05亿年丹霞山地区地质运动示意图©脚爬客
0.05亿年来同样受地壳运动影响,丹霞盆地间歇抬升,沿着断层和节理面不断被侵蚀后形成现在丹霞错落有致的群山景观及造型独特的单体景观。
0.05亿年以来丹霞山地区地质运动示意图©脚爬客
因此,丹霞景观的形成是经历了大自然数亿年的精心雕刻才展现至我们面前。
青年时期,丹霞山为高大山体,山体中自然有被抬升的痕迹——断层或者节理,这些断层或节理处是最先容易被外力侵蚀掉的部分。
青年期丹霞地貌示意图©脚爬客
壮年时期,因被长期侵蚀,丹霞山开始形成美轮美奂的丹霞群景和造型各异的丹霞象形山,如锦石岩大崖壁、僧帽峰、茶壶峰、阳元石、睡美人等。
壮年期丹霞地貌示意图©脚爬客
晚年时期,侵蚀强烈,容易形成丹霞孤山,孤山逐渐消失后丹霞盆地再次成为准平原。
晚年期丹霞地貌示意图©脚爬客
有好奇宝宝会问:“丹霞景观既然是侵蚀形成,那有一天会不会消失呀?”
地块稳定的前提下,丹霞山体持续接受外力侵蚀,其绝壁丹崖也会一点一点被侵蚀掉直至消失不见,那将是丹霞景观发育的晚年时期。
丹霞红层被侵蚀之后形成形状各异的山峰©脚爬客
不过不用担心,这个过程将会以百万年计。因此,不光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时间是有限的,自然风景的存在也是有限的。“保护环境”的提议就是为了如此美景能继续被后代欣赏和研究,做到自然环境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05
丹霞生态又如何?
由于独特的外形特征和岩性特征,丹霞山顶部和脊部以旱生的常绿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为主,崖壁上由地衣、苔藓和草本藤本植物等生物为主体组成简单的生态系统,而在沟谷中温度和湿地高于其他地方,因此以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主。
丹霞山生态系统示意图©脚爬客
封闭的沟谷中,木质藤本交织,蕨类植物丰富,常见的气生根、老茎生花、附生和绞杀现象等热带雨林的特征在丹霞山都有出现。在小范围内出现高度多样化生态系统也是丹霞山的生态特征之一。
丹霞山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刘加青 摄
据最新统计数据,丹霞山共有2096种野生高等植物,含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植物有23种,野生珍稀濒危植物23种,丹霞特有种10种。
得益于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良好的管理,中华水韭、金毛狗、花榈木、白桂木等珍稀濒危物种与丹霞梧桐、丹霞小花苣苔、丹霞无叶兰、丹霞瘦脐菇、丹霞山天葵等丹霞特有物种随之出现在大众面前,彰显了丹霞山这座巨大基因宝库的独特魅力。
丹霞山天葵©脚爬客
其中,丹霞梧桐因其稀少的数量和在生态领域内的重要价值,被誉为广东省植物名片。
丹霞梧桐©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此外,丹霞山还有330种野生陆生脊椎动物,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1种。
若你前来丹霞旅行研学,定会有盘旋在空的黑耳鸢、松雀鹰;有人见人爱的“萌鸟”领角鸮;有外形优美、气质高贵的广东省省鸟白鹇;有活泼机灵的隐纹花松鼠、赤腹松鼠、红颊长吻松鼠等小松鼠们;有“亚洲之蛙”称号的虎纹蛙等小动物们为你作伴,让你真切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一员。
丹霞山珍稀保护动物©脚爬客
06
此方定是神仙宅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丹霞山就一直被人们关注、欣赏和赞美着。那令人神往的丹霞山适宜居住吗?
有人说:400-600米的海拔是完全可以居住的!也有人说:近乎笔直的崖身太让人望而生畏了!
天梯之上有人家©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但以细美寨为代表的村寨历史告诉我们:约在明末清初,古人为了躲避战乱利用丹霞山悬崖峭壁的险要地势,修筑寨堡以保全生命和财产,最终形成了“逢山有寨,逢寨有门,逢门必险”的景象。寨门通常仅容一人通过,且门洞上还有用于观察和射击的洞岩,实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细美寨天梯©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说起广东,绕不开的是客家文化。
丹霞山夏富村是一个以李氏姓氏为主的客家儿女聚集的村落。据《李氏族谱》记载:举人李子乙从广西苍梧县回江西老家时途径此处,认为此处是发家致仕的风水宝地,遂决定举族迁来此处定居。
夏富古村云山雾绕©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多年来夏富村凭借“坚毅不屈、开拓进取、团结互助、崇文重教、尊祖睦宗、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不仅展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也难怪苏轼会说“此方定是神仙宅”。
一水环抱丹霞山©图虫创意
07
丹霞科普与研学
熟悉我们的朋友肯定知道,2019年-2020年丹霞山与脚爬客联合举办了264场“奇美天成丹霞山”图书漂流活动。
此项活动历时两年,共有175位志愿者讲师积极参与,在全国100个城市共260所学校/单位/机构顺利开展,活动受益人数达十余万人,累积捐献丹霞山科普书籍1805册。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不仅使丹霞山走向社区、走进课堂,更让丹霞山走向社会,走进人心。
丹霞山图书漂流活动掠影©脚爬客
同时,丹霞山开发了9条研学路线,其中1号线(锦石岩)和2号线(长老峰)在长老峰游览区;3号线(翔龙湖-阴元石)和4号线(卧龙冈-宝塔峰)在翔龙湖-卧龙冈游览区;5号线(阳元石-细美寨)和6号线(通泰桥-混元洞)在阳元石-通泰桥游览区;7号线(水上丹霞)和8号线(锦江竹筏)在水上丹霞游览区;9号线(巴寨)在巴寨-茶壶峰区域(暂停开放)。
近年来,丹霞山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了“观鸟、观蝶、观萤”3条丹霞山自然科普“教育径”。为社会大众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广东省自然教育、科普教育建设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研学科普基地,进一步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丹霞山“观鸟”自然科普“教育径”路线示意图©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如果你在丹霞山,那你一定会陶醉在赏心悦目的风景中,如果你不在丹霞山,那丹霞山的科普行动会时刻感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