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云“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提起搬家你想到了什么呢?是凌乱不堪各式各样的物件?还是东西搬净后空落落的感觉?唐代的这位诗人将搬家写进诗歌里,写得是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充满了诗情画意!他就是戎昱。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说起戎昱,很多人并不熟悉。他是唐代荆南人,这个地方就在现在的湖北江陵。年少的时候如中国大多数读书人一样,走了科举应试之路,但是终于还是没考上进士。大历(公元766年11月——779年12月)初年卫伯玉来荆南当一把手的时候,看中了他,让他做了自己身边的一个从事。但是后来可能觉得这样无所作为,就走开了,去了湖南、广西一带漫游。到了建中(公元780年正月—783年12月)末年,戎昱做了辰州刺史,这个地方在今天湖南怀化一带。后来又做了虔州刺史,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江西赣州。贞元(公元785年正月—805年8月)年中他就去世了。
他写的诗大多是吟咏旅途当中的山水景色,只有少数作品表现了忧念时事的心情。原本是有文集传世的,但现在已经散佚了。到了宋代有人把他的作品收集起来编了一本《戎昱诗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原先在湖上亭住着了。湖上亭,光听这个名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宜居的地方。一汪湖水尽收眼底,水光潋滟,映照亭台,真是美不胜收。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戎昱得走了,得离开这个地方,到其他地方去。但这么好的一个地方,谁愿意走呢?戎昱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感情,依依不舍,但又不得不走,就写了一首诗跟湖心亭告别,这就是《移家别湖心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春风湖上亭
戎昱虽然写的是《移家别湖上亭》,但实在是不忍相别,于是第一句就写到“好是春风湖上亭”。搬家的时候正是春风徐徐的季节,湖上亭正是一派好风光。诗人不知怎么去形容这风光,就用了一个“好”,看似简单,却深藏着诗人喜爱之情,也让我们领略了湖上亭难以形容的美丽风光。
他抬头看到春风中,杨柳枝随风摇摆,似乎想要牵住自己搬家的骡马,于是诗人写下了第二句“柳条藤蔓系离情”。不只是杨柳枝,还有爬满墙的藤蔓,它们在风中努力地把自己的枝蔓伸长,像老朋友一样,想把诗人牵住,系住,不让他走。柳条藤蔓哪有这样的感情?不过是诗人自己情感的投射罢了。诗人已经把他们当成朋友了,舍不得离不开它们。他心中的那份离情难以割舍,中国人的含蓄又让他不便直说,他就采用对面落笔的手法,说它们舍不得自己。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再竖起耳朵一听,柳树上传来了黄莺婉转的叫声,就写完了最后两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早已听惯了黄莺的叫声,早已成为了老相识。看到诗人要走,这老相识也忍不住多叫了几声:老伙计再好好听听我的歌声吧,走了可就听不到了!是黄莺想多叫几声呢?还是诗人想多听几声呢?此时已经难以分辨。
搬家的诗情画意诗人这首诗把搬家写得是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充满了诗情画意。春风吹临,柳枝藤蔓,绿意盎然。翠绿色中,几点明黄,那是黄莺蹦跳鸣唱。这是多么美的一幅春风送美图啊!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得是物中有我,我中有物,天人合一,情景交融,难舍难分。诗人舍不得湖上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鸣;草木飞禽也舍不得这个最能欣赏他们的诗人啊!“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陈志明在《唐诗鉴赏辞典》中如是说,非虚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