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猫网手机站
武威白塔寺(参观凉州白塔寺)
2022-06-20 21:58:06  浏览:82

武威白塔寺(参观凉州白塔寺)

武威白塔寺(参观凉州白塔寺)

我是昨天下午九点多到的武威。那时已经是太阳下山、华灯初放的时刻,应该属于“晚上”的时间范畴了。

昨天来武威我买的是硬座票,而且是三人座的中间位;不幸的是:原本只设计了三个座位的硬板凳上、硬是挤了4个人,把我挤得像一块石头窝窝里的番薯。我一直保持着一种奇怪的姿势,熬了近6个多小时、到武威站下了车才恢复原形。


武威的风比嘉峪关的要更有特色一些,风里还夹杂了一些细小的沙粒(也许嘉峪关的风里也有、只是我那会神经比较大条、没感觉到吧),这个特色我一出站就感受到了。风是凉的,风速丝毫也不比嘉峪逊色,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裹了裹衣襟、加快了脚步,急急朝酒店方向走去。

我住在万达广场对面,酒店旁边就是武威客运中心,周边街巷里有各种特色的餐馆。我先随便拣个店子吃了晚餐才去酒店办理入住手续;然后到房间简单洗把脸,就直奔有“凉州八景之一”的武威南城门。


根据在火车上查阅的资料显示:武威南城门又名“昭武门”,在武威市区南关什字。是为纪念凉州总管卫王杨爽的功绩所建,始建于隋朝,明代重修。每当天气晴朗无风时,夜晚登上城楼,可以清晰地听到如细雨在瓦上淋漓的声音,故有“夜雨打瓦”之称,是凉州古八景之一。

原来的城墙、城门都已损毁,仅剩两座高约10米的土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复原的城门楼,通高39.6米,门洞顶部平台上建有三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楼前建有一座4万多平方米的广场,位于中轴线上的广场中央筑有一座矮坛,坛上有一尊巨鼎,鼎上铭文图案等因夜晚光线暗淡没去查看。


我去的时候城门楼平台以上部分的灯光没有打开,城门底座的灯光照亮了三层城门楼的最底下第一层,上面两层的建筑轮廓在底座灯光的辉映下朦朦胧胧、依稀可辨。我没有登楼,是没有登楼的计划和兴趣,也不知道是否允许夜间登楼。

广场上很多人。最南边处有一群业余音乐爱好者、在长号短笛的伴奏下尽情地歌唱;再往里一点,至少还有三伙人在跳舞:一伙是纯大妈、在跳广场舞;一伙是大妈大爷捉对的(也有两个大妈放对的)、跳交谊舞;还有一伙操弄着腰鼓、锣钹,激情狂舞,甚是热闹。走过中间的大鼎之后,越接近城门楼越安静——虽然这里的人也不少。不过,人们似乎怕惊扰了这座神圣的门楼,要么倚栏仰望,要么静坐沉思,与广场南边的热情奔放风格迥异。


穿过南城门,进入南大街,继续往前走,第一个十字路口有一座文化广场,广场对面是武威市政府。这两个地方我都没有驻足,继续往前走,又向前走了1680步,到了鸠摩罗什寺才折返。鸠摩罗什寺在武威市北大街,离南城门大约一公里多的样子。

资料1:鸠摩罗什寺,始建于后凉麟嘉元年(389年),后凉皇帝吕光为安顿鸠摩罗什的身心,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是鸠摩罗什初入内地安身弘法演教之处;是研究五凉文化、汉传佛教、西域佛教的珍贵遗存。

资料2:鸠摩罗什(344—409年),中文译名童寿,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是中国佛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深入地用汉语传播佛经的人,开辟了译经史上的新纪元。他从小研究佛经,造诣很深,龟兹王奉为国师。386年,吕光东归,带鸠摩罗什到凉州。从此,鸠摩罗什就在凉州讲经,大兴佛教,客居达十七、八年之久;403年,后秦姚兴灭后凉,迎鸠摩罗什到长安翻译佛经。鸠摩罗什对佛经很有研究,又通晓汉语,所译经约七十多部、三百余卷,很多都流传后世,对佛教传播有深远的影响。


昨晚逛到精疲力尽、很晚了才回宾馆,回到宾馆后倒头就睡,今天早晨起床后才洗澡。吃过早餐之后,因为我在武威只能呆今天一天时间,明天得走,所以,为到底是先参观“鸠摩罗什寺”、还是“白塔寺”纠结了好一阵子。后来,“凉州会盟”的历史意义盖过了我对佛教的兴趣,最终决定还是先参观白塔寺,等从白塔寺回来如果还有时间再参观一下鸠摩罗什寺。

从客运中心到白塔寺没有直达的公交车。不过我被高德地图摆了一道,高德地图指示乘坐111路(上路),在一个叫“天乙生态园”的地方下车转“旅游专线三”。可是,在“天乙生态园”下车之后,是等不到所谓的“旅游专线三”的,连滴滴都打不到,那是一个前不把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后来,我搭过路的大巴车到白塔寺路口、然后步行一公里多路到景区的;再后来,我知道了111路(上路)公交车也到白塔寺路口。


资料:武威白塔寺,藏语称夏珠巴第寺,又名百塔寺,在武威市城东南20公里的武南镇白塔村。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50多年的历史,为藏传佛教凉州四寺(白塔寺、莲花山寺、海藏寺、金塔寺)之一。

1247年,西藏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简称萨班)与蒙古汗国皇子、西路军统帅阔端为解决西藏归顺问题,在武威白塔寺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达成了西藏归顺蒙古汗国的条件,并颁布《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结束了西藏近四百多年的混乱局面。

1992年9月21日,国务院发表了《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白皮书,提出武威白塔寺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750多年的历史见证;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实物见证。


在路口下车后,看到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马路直通景区,远远就能看到白塔寺的山门。路口往里不远处有一座“凉州会盟”雕塑。

马路两侧路基上的柳树已经长很高了,树荫能罩住半边马路。道路两旁是农田,农田里种的大多是玉米,陇上覆盖的地膜还没揭开,嫩绿的玉米苗从地膜洞里钻出来,长得很壮实。老乡们正在地里劳作,也不知道是施肥还是松土。忽然一只山鸡从路旁脚边地沟的草丛里弹出来,“呱吖”乱叫地飞向远处……


景区山门前又有一座雕塑,三个人物(大概是:阔端、萨班、八思巴)雕像的右边石墙上刻着“凉州白塔寺”五个字,售票厅在这座雕塑的左边,票价16元/成人(良心价)。


入山门首先看到的是萨班的铜像。铜像立在一座神坛上,神坛四周设有转经筒。再往里走是塔林。据说白塔寺也称“百塔寺”,由100座小塔,围绕一座大塔组成,中间最大的那座就是萨班的灵骨塔。我没数,不过不用数,现在看到的肯定没有100座。而且,中间的萨班灵骨塔也是复原塔,原塔毁于地震。


萨班铜像、萨班灵骨塔和山门,处在同一轴线上,塔林的尽头会看到有台阶。顺着台阶下去,前面有一个围栏围着的区域,那就是萨班灵骨塔的原塔,现在仅存塔基。灵骨塔遗址西南方向不远处有一座“凉州会谈纪念馆”,建造于2003年,内设:凉州会谈、白塔寺文物、凉州风情、会盟蜡像、藏族风情等展厅。


景区现在的规模不算很大,属国家4A级,参观时间并不需要太长,大约1-2个小时就足够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不方便,没有直到景区的公交车。更重要的是:景区现阶段配套商业完全没有,而且周边一公里范围也没有像样的商店和餐馆。

这个景点的价值在于它是“凉州会盟”的历史实物见证,而“凉州会盟”又是西藏地方和中央王朝关系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通过“凉州会盟”不仅解决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和平归属问题,也促进了汉、蒙、藏等多个民族在政治、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互相交流,影响了此后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格局,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此,武威白塔寺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景点,比那些以娱乐为主题的奢侈景区有价值得多,只是希望景区尽快把配套商业和交通设施完善起来。

从景区出来的时候,本来也还是比较早的,后来跑到附近的地里和当地老乡闲聊了一会,聊着聊着就忘了时间,当辗转回到酒店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原本还打算下午参观鸠摩罗什寺的,结果连下楼吃饭都懒得动窝,随便点了个外卖。

说实话,来了武威都没去有参观鸠摩罗什寺,总感觉有那么点“入宝山空返”的遗憾。


当然啦,历史悠久的武威,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戎、崔、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在此地聚居,就算打从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打败匈奴,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以“武威”命名这座城市以来,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么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片神奇悲壮的热土上、不知谱写过多少波澜壮阔的历史诗篇,我又岂能一朝阅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