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猫网手机站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第四十四章 烛之武退秦师!)
2022-06-22 11:27:50  浏览:53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第四十四章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

晋文公七年(前630年),晋文公正在上朝之时,突然一人前来禀告:“郑国密通楚国,意图反叛晋国!”

晋文公听罢,对群臣说道:“当初出逃时,郑国就羞辱寡人,这个仇至今未报,如今他又背晋投楚。我欲再次召集诸侯讨伐郑国,众卿觉得如何呢?”先轸听罢,出列说道:“近些年来,诸侯屡屡跟随晋国讨伐曹、卫、楚等国,诸侯已经困乏,此行不宜再次召集诸侯。现如今我军已经强大,对付一个郑国绰绰有余,又何必再劳烦诸侯呢?”

晋文公点点头说道:“那就不召集诸侯了。但秦君上次与我分别之时,约定下次如若有讨伐行动,一定要与秦同行,如今讨伐郑国,刚好叫上秦国。”

显然,秦穆公是想通过晋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先轸看清了这一点,便劝阻说道:“郑国地处中原咽喉之地,因此当年齐桓公称霸之时,屡次征服郑国。而秦君并不是昏庸之主,他的心中也时常藏着霸业,如今若邀请秦国同伐郑国,那么秦国必定与我国争夺郑国,不如不带秦国,只用本国之军讨伐郑国。”

晋文公笑着说道:“话虽如此,但秦郑之间隔了一个晋国,就算是秦国想争夺郑国,他也不能越过晋国去争夺郑国吧!”于是,晋文公不听劝阻,命人告知秦穆公,约定出兵日期。

出兵之时,晋文公邀请公子兰与他一同出行,意图让他成为晋军向导。

公子兰,是郑文公的弟弟,多年之前逃亡晋国,在晋国担任大夫之职。自晋文公即位之后,公子兰时常侍奉在晋文公左右,此人忠厚老实,做事谨慎,深得晋文公宠幸。此行晋文公带着他是想让他建功立业,为他加官进爵。

然而,公子兰却拒绝了,他对晋文公说道:“臣从小就听人教诲:君子就算是身在他乡,也不能忘记了父母之国。国君如今要征讨郑国,臣不敢与国君同行,征讨母国。”

晋文公点点头,不再强求,留下公子兰在朝中。

约定日期到达之后,秦晋联军攻破郑国关防,围困郑国都城,其中晋军驻扎在函陵,位在郑都之西;秦军则驻扎在氾南,位在郑都之东。

国都被围,郑文公急的手足无措,大夫叔詹进言说道:“大夫佚之狐可解此危!”郑文公急忙叫来佚之狐,佚之狐推辞说道:“臣不才,不能担此大任,但臣举荐一人,此人口若悬河,口才极佳,但其人只是一个小官,主公如若许其官爵,其必然前往说服秦君。”

“这人是谁?”郑文公急切问道。

“此人乃是考城人也,名叫烛之武,年过七十,在国都之中担任小官,主公现今即可将其召见!”佚之狐恭敬的说道。

郑文公听罢,急忙使人召见烛之武。只见此人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走路蹒跚,一步一步迈进郑文公的宫殿。郑文公左右侍从宫女见此人如此年迈,都不禁抿着嘴笑这老头行动迟缓。


待烛之武坐定之后,迟缓说道:“不知国君召老臣有何事情吩咐呢?”郑文公见这人是一个老头,心中虽然忧虑,但还是将实情告知:“佚之狐是您善于辩驳,因此我想请您去说服秦君,使秦国退军,如若此事办成,寡人愿意将郑国分您一半。”

郑文公也是个明白人,他知道此次解围的关键点在秦君。当然,他也是一个画大饼的人,事成之后分郑国一半,这显然只是空口许诺,只是为了激励员工罢了。

烛之武听完郑文公的空口许诺之后,不慌不忙,缓缓说道:“臣才疏学浅,当臣年轻时,尚且不能建立尺寸之功,更何况如今已经年老,又怎么能够说动千军万马呢?”

郑文公无可奈何,只得拿出实利,对烛之武请求说道:“您之前未受重用,是寡人的失误,今封您为上卿,请您不辞辛苦,为寡人跑这一趟。”不等烛之武开口,佚之狐也开口劝道:“大夫之前只是没有遇到好的时机,如今国君知道大夫之才,大夫请不要再推辞了啊!”

烛之武这才答应出城密会秦君。

当夜,郑国将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内吊到城外。烛之武穿着一身黑色的夜行衣,径直来到秦军阵中,进谏秦穆公,对穆公说:“秦晋两国包围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快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了对您有好处,那么郑国是值得您亲自带兵来征讨的。”

“什么意思?”烛之武成功的勾起了秦穆公的兴趣。

烛之武来到悬挂在中军帐上的地图前,指着地图,对穆公说:“秦国与郑国之间隔着一个晋国,如果灭亡了郑国,郑国会成为秦国的领土吗?您要知道,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么,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吗?秦国出了人,出了力,可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只是为晋国增加了领土,这种情景,难道是您想看到的吗?”

说罢,烛之武看了看秦穆公,只见得秦穆公正皱着眉,一动不动的看着地图,一言不发。

烛之武瞅准机会,接着说:“如果您能赦免郑国,那么郑国愿意与秦国结好。并且,咱们国君还:从今以后,只要是秦国向东的使者,郑国都将供应他们的路中所需,如此一来,郑国对秦国来说,就是东方的一个坚实的盟友,对您来说,是有好处的啊!”


烛之武说罢,秦穆公赶紧请他坐下,握着他的手说:“如若不是老先生,我几乎酿下大错啊!”当下,秦穆公就和郑国结盟,并留下杞子、蓬孙、杨孙帮助郑国戍守。而后便撤军回国了。

秦军这一撤,便使得郑都城外只剩下了晋军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