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照片冲洗(自己冲洗照片)
2018 年,我购入第一台胶卷相机,是奥林巴斯 μ2。当初选择它是因为其巴掌般的大小,可以轻松装入口袋带出门,而且因其是一台傻瓜机,操作非常简易,不需要我调整参数,只要轻轻按下快门即可。在被数码单反娇惯后,用一用胶卷相机记录日常对我而言是非常愉快的一件事情。
巴掌大小的奥林巴斯 μ2
但随着去年胶卷价格的飞涨,我拍的胶卷数量也随之减少。在拍照时没有之前那么随心所欲,毕竟一卷从 16 元涨到 40 元翻了两倍不止。而除了购置胶卷的成本上涨,冲洗胶卷的价格也有小幅度的上升,我也因此囤了不少拍完没冲洗的胶卷。
在价格飞涨的冲击下,身边不少朋友选择了「退坑」,而吸引我进胶卷坑的前辈也不例外,我仍记得前辈告诉我退坑的消息时说的「好怀念刚入胶卷坑时拍的 8 元一卷的过期卷」。
和朋友看胶卷相机时拍的照片
我也曾考虑过要不要离开这个「坑」,毕竟用胶片拍摄对我来说本就是记录日常的一种方式,但成本的冲击会使得记录时多了一些犹豫和顾虑。思前想去,就算要退,至少也要尝试一次自己亲手胶卷的感觉吧,因此就有了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
第一步:冲洗胶卷,使胶卷显影 材料准备我使用的是一套简易冲洗材料,主要有以下这些工具:
显影罐
暗袋
药水(显影液、漂白液、定影液等)
其他小工具:抽片器、手套、1L量杯、温度计
一套冲洗材料
药水配制市面上出售的冲洗胶卷的化学品主要有「粉末」和「液体」两种物质形态,如果购买的是粉末的话,在开始冲洗前需要按照特定的比例加水配成药水。如果是液体的话,又分为浓缩液和原液,浓缩液也需要按照特定比例加水配成原液,原液一般按照说明直接使用即可。
因为我的胶卷都放在学校了,带回家的只有装在相机里的一卷「kodak colorplus200」,是一卷彩色胶卷。而在我购买的材料里,是有彩色胶卷的原液,因此直接用其进行了冲洗,省去了配制这一步。不过新手冲洗胶卷一般建议选择黑白胶卷,会相对简易一些。
装卷在装卷之前,要先将胶片的片头抽出,我在这一步用的是「抽片器」。在一些视频网站上也有教程是利用日常生活常用的工具抽片头,例如针、剪刀等等,但对我来说,抽片器是一个比较适合的选择,一是因为就算操作不当也较难伤害到胶卷本身,二是因为就算操作不当也较难伤害到我(安全第一)。
使用抽片器抽片头
我所使用的抽片器,使用方法是将第一片弯曲部分朝下插入胶卷内,再将第二片片头插入一些,然后转动胶卷卷轴,直到听到类似咔的声音(胶卷片头经过抽片器的声音),就将第二片完整插入,最后一起拉出即可带出片头。
但我在抽片的时候遇到「怎么也听不到咔一声」的问题,咨询商家时发现很多第一次尝试洗胶卷的人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商家建议我把胶卷放在耳边听,然后自己去感受抽片器在胶卷内的位置,预估它经过片头的时间。经过一个半钟,我终于取出片头。在取出片头之后,先用剪刀把只有一边齿轮状的部分剪掉。
剪掉只有一边齿轮状的部分
然后就将其装入暗袋,再在暗袋里将胶卷拉出并装入显影罐。装入暗袋的东西不宜多,而且一定不要少。我是只装入了会直接用到的物品,并且再三检查。
因为胶卷一旦拉出胶卷壳,就不能见到光(除了暗房专用的安全灯),如果开始装胶卷才发现有东西没装入暗袋,需要将胶卷卷回胶卷壳内再打开暗袋,避免胶卷过爆。但将抽出的胶卷卷回壳内很容易发送刮擦,影响胶卷的质量。所以最好在装物品时就检查清楚。
我操作时进入暗袋的东西:
需要装的胶卷
显影罐
剪刀(用于最后剪断片尾)
我的手(带了手套,防止手指接触胶卷药剂面留下指纹)
把物品装入暗袋
使用药水以让胶卷显影如果冲洗的是黑白胶卷,要根据胶卷的型号查询相应的药水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在「Develop!胶卷冲洗计时器」或「Massive Dev Chart Timer」app 上可以查到,另外在 digitaltruth 这个网站同样可以查询。
digitaltruth 网站截图
由于我冲洗的是彩色胶卷,冲洗各步骤的时间并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就用了彩色胶卷通用的冲洗时间。
我在各步骤所用到的水温和时间(第 3-7 步水温在 24 摄氏度和 40 摄氏度之间):
预湿:38 摄氏度,1 分钟
显影:37.8 摄氏度,3 分 15 秒
漂白:6 分 30 秒
水洗:3 分 15 秒
定影:6 分 30 秒
水洗:3 分 15 秒
稳定:3 分钟
冲洗胶卷过程中拍的
在冲洗时,一般控制好水温和时间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不过也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在水的选用上。用来冲洗胶卷的水尽量选择纯净水或者是烧开过的水,杂质过多的水可能会影响胶卷的成像质量。
第二,在控制水温上,除了准备好冷水和特定水温的水之外,也准备一壶煮沸的水,因为在操作完前面步骤时,后面按要求配置的水温可能就凉了,需要及时补充较高温度的水以控制温度。(有恒温水槽可忽略这点)
第三,在定时上,我是直接用手机计时器,为避免在重设定时器上花费太长时间,定步骤的总时长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同时记住倒计时到了哪个时间该采取什么操作。
胶卷显影的效果
晾干胶卷在冲洗完胶卷之后,需要找个环境将胶卷晾干。由于我并没有准备专门晾干胶卷的地方,所以是在书柜上放了一把尺子,用两样东西固定住尺子,再将夹子用胶卷夹在尺子上,以这样的方式晾干胶卷。
把胶卷夹在架子上
第二步:翻拍胶卷底片专门进行胶卷冲洗的店一般使用的都是扫描仪,用扫描仪扫描底片到电脑上进行操作。不过因为我没有扫描仪,所以采取了「用单反翻拍」的方式。
失败的第一次翻拍第一次翻拍时,我是直接将胶卷放在 A4 纸上,然后用装了 35mm f1.8 镜头的相机进行拍摄,结果在用电脑处理时,发现什么都看不清。
第一次翻拍的照片
在寻找问题原因时,我突然想起扫描仪不仅有一面是白色底面(类比 A4 白纸),而且它的白色底面是有光源的。也就是说,在翻拍胶卷的操作里,「光」非常重要,应该要有光从背面照射底片,再用相机从胶卷正面进行拍摄。
此外用于拍摄的镜头最好是微距镜头,并且采取小光圈使画面清晰部分更完整。不过由于我没有微距镜头,在第二次拍摄时采用了 24mm-120mm 的变焦镜头,将焦距拉到最长,开 f10 光圈进行拍摄,也就是接下来提到的第二次翻拍。
还算成功的第二次翻拍我将在家里找到的「智能拷贝台」作为光源和底面,将胶卷放在上面,就营造出了类似扫描仪的效果。之后在黑卡纸上剪出刚好容纳一张底片大小的洞,放在胶卷上面,拍摄时只露出我要拍摄的单张底片,以便于对焦。
翻拍前的准备
在拍摄前,我准备了三脚架,但我发现我的三脚架并不能让我的相机镜头垂直朝下拍摄,只好放弃三脚架,手持相机进行拍摄。
相机无法垂直放置
手持相机的弊端在于,我每次放下相机调整底片后,又要重新调整到适当的对焦位置,效率比较低。我设想过的解决方法有两种,一是将黑卡纸固定住,让我得以通过单手调整底片位置。二是将相机固定住,这样我只要调整底片即可。
但出于当时「迫切想看到成像」的心情,我最终采取了第三种方法:让我妹妹帮我调整底片。因为之前冲洗胶卷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我禁止她进入我冲洗的地方。所以她对我冲洗胶卷的操作有一种热切的渴望,在我找她帮忙时显得非常热情,不过在拍完一半底片后,她就发现了枯燥之处并期待结束(摊手)。
第三步:用电脑调整翻拍图片使其显示出正常影像由于我所冲洗的胶卷是彩色负片,所以在翻拍完之后还需要进行「反相」的操作,使其显示出正常影像。这一步可以选用的图像处理软件有很多,由于文章篇幅原因,我在此并不展开叙述。
处理前后的对比
一张自拍
结语例如冬天的黄昏,孕妇在车站等待丈夫,丈夫的身影出现在站台,这时妻子的表情。一同归家的两人。进屋。今天比较冷做个清炖雏鸡之类的。就是这个啊。什么都比不上这种日常的事情啊。
——荒木经惟
摄影到底拍什么?我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我希望通过我的照片传达什么?这些问题经常在我脑海里回想,有时激起我思考的欲望,有时折磨着我拍照的过程。我一向不喜欢太功利性的事物,执着于目的让我无所适从,也曾一度抗拒拿起相机。
以前用胶卷相机在家乡拍的照片
家乡的海
但是使用胶卷相机摄影,会让我感受到一种「短暂解脱」的意味。离开功能丰富的单反摄影,摆脱拍摄目的对自己的折磨,怀着一种「记录日常」的愉快心情按下快门,没有选图的纠结心情,没有后期的繁琐操作,拍摄-冲洗-留存。简简单单的过程,于我却有一种救赎的意味。
家乡的房间
我用了两年的头像
在冲洗胶卷之前,我设想自己冲洗时是一种「轻松审视」的状态,像电影里面一样一边冲洗一边回忆自己拍摄时的点点滴滴。不过在实际操作时,不仅无法放松,全程都处于高度紧张甚至有点手忙脚乱的状态。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我看到冲洗出来效果时的喜悦和激动。
随着对冲洗的熟练度的增加,说不定哪一天我就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