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猫网手机站
龙井茶的泡法(六大茶类冲泡方法汇总?)
2022-06-26 11:37:42  浏览:54

龙井茶的泡法(六大茶类冲泡方法汇总?)

龙井茶的泡法(六大茶类冲泡方法汇总?)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开篇语】

朋友圈里,有人转发了一张表格——三分钟教你学会冲泡六大茶类。

点进去粗略一看,不禁苦笑。

如此粗糙、简单、一刀切的泡茶方式,根本没有实用性。

论实质,这份所谓的“泡茶知识干货”,纯粹是茶行业“垃圾快餐”。

如果你在泡茶时,选择盲目照搬。

那么,反而会将茶味泡苦泡涩,白白浪费好茶。

言归正传,到底那张表格里的内容,错在了哪?


一、较真来看,六大茶类不能这样排序。

表格内容里,对于六大茶类的排序是,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 黑茶、黄茶。

但这种排列方法,在茶圈里是非常奇怪的。

因为,六大茶类的划分,以发酵程度为界限。

绿茶(不发酵)、黄茶(轻发酵)、白茶(微发酵)、青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

按发酵程度高低,进行划分讲解六大茶类知识,更能体现专业态度。


二、75℃、85℃、95℃、100℃,这些泡茶水温靠谱吗?

这样的泡茶水温,没有可实践性。

泡茶时,专门用温度计测过水温后再去冲泡,未免太教条。

何况到了秋冬季,气温比较低,一壶刚烧沸的水温度下降很快。

很多时候,即便是你测到了相应的水温数值。

但等到提起烧水壶往茶具内注水,正式开始泡茶时,温度早已发生变化。

所以,拘泥于特定水温数值,太过脱离实际。


三、泡绿茶、黄茶、红茶时不能用太高水温,否则会烫坏茶叶?

这点纯属谣言,没有科学依据。

茶叶会被沸水烫坏、烫熟、烫伤,破坏风味一说,在理论依据上站不住脚。

高水温泡茶,并不会破坏茶叶内部的养分物质。

以西湖龙井的炒青为例,它在杀青时,温度要求据说高达200-300℃,在如此高温环境下,传递到茶叶表面的温度,势必也要近似或者超过沸水温度。

既然如此,又何须担心它在冲泡时,会被沸水烫坏呢?

所谓“好茶怕烫”一说,未免将茶叶想得太娇弱。


四、有的茶用沸水冲泡后不是苦涩,就是发酸,这是泡茶水温没选对?

其实这与茶叶品质有关。

茶汤泡出苦、涩、酸等负面茶味,在于茶叶内部苦涩物质或酸味物质过多。

对优质茶而言,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不管用什么样的水温,都不会泡出涩麻感强,苦如黄连汤,酸到牙根发软等问题。

正因如此,不少有经验的老茶客,会用沸水试茶。

疾风知劲草,烈火出真金,能够经得起沸水考验才是当之无愧的好茶!

内质充足的好茶,用沸水冲泡,茶汤风味会更香更好喝。

论冲泡六大茶类的水温,好茶大可安心用沸水。

一壶水在烧到滚沸后,便可直接冲泡,没有太多繁琐讲究。


五、用玻璃杯、盖碗、紫砂壶泡茶,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玻璃杯泡茶优势是,快捷简单易操作,可以观察杯内茶叶缓缓舒展。

但缺点是,不能做到茶水分离,且第一杯与第二、三杯茶汤之间,风味断层明显,落差很大。

盖碗泡茶时,优势多多。

瓷质盖碗不会吸附茶香,方便清洗,六大茶类皆可适用。并且和茶壶比起来,盖碗泡茶便于闻香,展现出每一冲茶香的独到风味!

但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新手刚开始用盖碗泡茶时,要经过摸索与练习才能顺利上手。

紫砂壶泡茶的劣势是紫砂会“吸香吐香”,即在吸附茶香的同时,也会在后期吐出一部分茶香,影响茶汤风味纯正性。

(这正是一把用久的紫砂壶,能做到不放茶叶,只倒水进去也能出现茶香的奥秘所在。)


同时,紫砂壶还有“专壶专用”的讲究。

对普通茶客来说,挑选紫砂壶时“水很深”,容易遇到所谓的化工壶等风险。

最后,紫砂壶内壁容易积累茶垢,像壶嘴内部等狭窄罅隙处,容易留下卫生死角。

清洗过程较为繁琐麻烦,日常养护比较费时间。

而在优势上,对于部分茶客而言,紫砂壶有着一部分“文玩”属性,可供把玩。

选一把名贵的紫砂壶摆在茶桌上,可以让茶席布置显得更加有档次。

同时,借助于紫砂壶会吸附气味的这一特性,在不少茶客眼里,用于冲泡部分带有仓味、杂味的茶叶,刚好适宜。


六、玻璃杯泡茶与盖碗泡茶,茶水比例不变?

当然不行,这是泡茶过程一大禁忌。

盖碗泡茶可以做到茶水分离,一般在前几道茶汤时,可以在注水后快速倒出茶汤。

等茶味逐渐被泡淡时,才需要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为确保在快出水下,茶叶能够泡出理想风味,茶水比例讲究恰到好处。

以多年喝茶经验看,在泡福鼎白茶、武夷岩茶、桐木红茶时,用标准容量110毫升盖碗泡茶,投茶数量应如下:

白茶,投茶5克,茶水比例是1:22。

岩茶,投茶8克,茶水比例约为1:13。


红茶,投茶5克,茶水比例是1:22。


而玻璃杯泡茶时,投茶情况则大为不同。


杯泡时,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内在茶味源源不断浸出直至被泡淡。

为避免在长时间浸泡下,茶汤滋味过分浓郁,玻璃杯泡茶的投茶原则是“宜少不宜多”。

在办公室时,随手泡一杯茶,只需投一小撮干茶即可。

以春寿眉、白牡丹这类的白茶为例,投茶1-1.5克,往杯内注入200毫升热水,稍等片刻,茶味即成。

玻璃杯与盖碗泡茶时,不能沿用相同的茶水比例,这点是茶圈常识!


七、盖碗、紫砂壶泡茶,闷泡3、5分钟再出汤,会“毁茶无数”。


前面已经提了,在合理的茶水比例下,用盖碗泡茶时讲究快出水。

即,注入沸水后,迅速合盖“秒出”。

内质丰富的好茶,完全可以做到短短几秒就浸出足够滋味。


等到泡过五六冲后,随着茶味不断被消耗,才需要适当延长时间。

要是从第一道茶汤开始,就直接闷3分钟再出汤,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比如,前一、两冲闷出来的茶味,浓重不堪,并不好喝;

比如,长时间闷泡下,茶味喝起来不爽口。

比如,随后再注水冲泡时,茶味表现一落千丈;

比如,因前期茶味物质消耗过多,导致不耐泡……

从喝茶经验看,用玻璃杯泡茶等到茶叶逐渐舒展,茶味适量浸出后,便可饮用。

而用盖碗或者用茶壶(玻璃壶、紫砂壶、陶瓷壶)泡茶时,冲泡时间都讲究“前快后慢”,不能照搬所谓的闷泡3-5分钟一说!


八、六大茶类里,茶叶的耐泡次数是恒定不变吗?

当然不是,茶叶的耐泡次数,受多个变量因素影响。

产区环境、制茶工艺、仓储条件等,会影响到茶叶内质积累与保留。

在内质受损,品质不佳前提下,劣质茶往往泡不到一、两冲就变得格外寡淡。

茶叶的可冲泡次数,还与冲泡方式有关。

用玻璃杯泡、保温杯泡、旅行杯泡茶,自然不如盖碗冲泡来得耐泡。

而闷泡3分钟也不如短短几秒“快出水”来得耐泡。


在投茶数量多少方面,也会影响耐泡度。

用玻璃杯泡龙井时,投茶一小撮进去,哪怕再好的品质也泡不了多少次。

另外在红茶里,条索相对完整的正山小种,肯定比已经切成碎片状的“红碎茶”来得耐泡。

最后,一泡茶可以泡几次,是个主观话题。

有的人对于茶味要求很严格,认为再好的茶泡过六、七后也差不多喝到尽兴,可以换茶。

而有的人将喝茶视作解渴,一泡茶反复添水多次,哪怕泡出来的茶汤到最后淡如白开水,也不舍得倒掉换茶。

看待茶叶的可冲泡次数时,盲目一刀切本身就不可取!


【结束语】

但凡能快速学到的茶知识,多半都不值钱。

对泡茶略有心得的朋友,想必在看到这张表格内容后,多少能看出它的明面错处。

泡茶的学问,很简单也很复杂。

简单在于人人都会操作,投茶后注水,稍等片刻便能享受。

然而复杂的地方,又很微妙。

不同的茶,不同的茶具,不同的水温,不同的冲泡方式,都会带来风味影响。


三言两语,难以概括。

茶界新手在入门学茶,不建议“速学”。

学茶,没有捷径可走。

多喝、多学、多问、多琢磨,才是关键。

心急求成,只会带来焦虑。

冷静思考,才能得到沉淀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