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寺旅游攻略(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南华寺)
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区南约24公里。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
现寺内尚保存有慧能肉身像和宋雕五百罗汉像,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06月25日,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图:韶关南华寺
韶关南华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504)。据《高僧传》:梁武帝天监元年,梵僧智药三藏率徒来中国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路过曹溪口,掬水饮之,觉此水甘美异常,于是朔源至曹溪。
四顾山川奇秀,流水潺潺,于是谓徒曰:此山可建梵刹,吾去后170年,将有无上法宝于此弘化。后韶州牧侯敬中将此事奏于朝廷,上可其请。天监三年,寺建成,敕额“宝林寺”。
隋朝末年,韶关南华寺遭兵火,遂至荒废。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六祖惠能驻锡曹溪,得地主陈亚仙施地,宝林寺得以中兴。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中宗诏六祖赴京,六祖谢辞,中宗派人赐物,并将“宝林寺”改为“中兴寺”。
韶关南华寺寺后右面有一眼卓锡泉,传说当年六祖慧能常在此浣洗袈裟,因此景龙二年(708),中宗又敕额“法泉寺”,并重加崇饰。宋初南汉残兵为患,寺毁于火灾。宋太祖开宝元年,太祖皇帝令修复全寺,三年后赐名“南华禅寺”,遂沿用至今。
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元末南华禅寺三遭兵火,颓败不堪,众僧日散,祖庭衰落。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代四大高僧憨山禅师主持南华,大力中兴,僧风日盛。然至明末,韶关南华寺又复荒废。清康熙七年(1688),三藩之一平南王尚可喜将全寺重新修饰,使禅宗名刹焕然一新。
▲图:韶关南华寺
1936年至1943年,近代名僧虚云和尚驻锡南华寺,由时任广东西北区绥靖公署主任李汉魂资助,历时十年,表建成殿堂房舍243楹,新塑圣象690尊。
当时六祖真身像的木龛被白蚁损坏,虚云请出祖师肉身,重新装修。另照阿育王塔形式,重新制作祖师坐龛。龛外塑南岳、青原、法海、神会四像侍侧。当时的南华寺盛极一时,面积从曹溪门到最后的卓锡泉,南北深151丈,由东边寺墙至禅堂西壁,广39.5丈,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尺。
韶关南华寺主要建筑有:中路的曹溪门、放生池、五香亭、宝环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灵照塔、六祖殿、方丈室。左侧依次是虚怀楼、报恩堂、钟楼、伽蓝楼、客堂、待贤楼、香积厨、斋堂、回向堂、回光堂、延寿堂、念佛堂、东贤殿。右侧依次为云海楼、西归堂、鼓楼、祖师殿、云水堂、韦驮殿、维那寮、班首寮、如意寮、禅堂、观音堂、西贤殿。
寺东有无尽庵、海会塔,寺后有飞锡桥、伏虎亭、卓锡泉。使韶关南华寺成为广东省首屈一指的佛教圣地。虚云法师带领僧人严守戒律,遵循百丈清规“一粥一饭,持午因时,一步一趋,悉守仪范。
1966年“文革”中,韶关南华寺寺院被毁,僧众遣散,虚云灵骨被拆,国宝慧能的肉身被拉到韶关游街,内脏被掏出。文革以后,被重新安葬,南华寺重建。1992年5月,南华寺隆重举行了方丈升座仪式,佛源法师荣任南华寺方丈。
韶关南华寺庙宇依山而建,殿堂在同一中轴线上,结构严密,主次分明。现在全寺面积约1.2万平方米,殿宇建筑保留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从正门进入,次是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方丈室。现有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后虚云和尚募化重修的。
韶关南华寺有两道山门:第一道山门称曹溪门,又称头山门。山门后就是放生池。椭圆形放生池上,建立一座八角形、圆柱挑角、攒尖顶式五香亭。韶关南华寺第二道山门称宝林门,明嘉靖十三年(1534)建,清代及1912年重修,门联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横批是“宝林道场”。
▲图:韶关南华寺第一道山门曹溪门
▲图:韶关南华寺第一道山门宝林道场
韶关南华寺钟、鼓二楼相对,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明清两代及1933年均曾重修,楼分三层,歇山顶,檐角挑起,格子门窗,钟楼顶层悬有宋代铸造万斤铜钟。
天王殿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清代重建,原为罗汉楼,后改为天王殿,殿正中供奉弥勒佛像,后面塑韦驮像,两边塑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明清时及1934年重修。殿前有月台,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飞檐饰坐狮,顶用双鱼吻,门窗为格子式。
韶关南华寺殿内正面塑三宝大佛像,每尊佛像高达8.31米,四壁罗汉彩塑多达500多个,皆为艺术珍品。韶关南华寺大殿后为六祖殿,供奉着六祖慧能大师以及憨山大师和丹田祖师的真身。
左右两边墙壁,还新镶嵌了二十九块石刻,上面按禅宗典籍的记述分别刻着南岳怀让、百丈怀海、沩册灵佑、仰山慧寂、临济义玄、去门文偃等二十九位慧能的继席贤僧画像。殿后有千人锅,元代铸造,高1.6米,口径2.08米。唇外折,环底深腹。六祖殿为藏经阁,清康熙六年(1667)和1933年重修,两层,四周辟廊,单檐歇山顶。
在韶关南华寺大雄宝殿里,寺后右面有一眼“卓锡泉”(俗称九龙泉),泉水终年流涌不绝,清澈冰凉,传说当年六祖慧能常在此浣洗袈裟,苏轼曾为之作《卓锡泉铭》。泉的前面有九侏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松,其呈棵高达40多米,据专家考证,这是全世界最高的水松,树龄超过500年。
▲图:韶关南华寺元代铸造的千人锅
韶关南华寺现存六祖真身、唐元明代圣旨、御制金丝千佛袈裟、清代《大藏金》、铁铸观音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三百多件。其中最具文物价值的则是六祖道场、慧能肉身和传法袈裟。
韶关南华寺六祖道场
慧能(638-713),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县)。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其一生颇有传奇性,为创立禅宗、传播佛法,历尽苦辛。他俗姓卢,先世河北范阳(今涿县)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东),唐贞观十二年(638)生慧能,遂为广东新州人。慧能幼年丧父,后移南海,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
有一天,能在市中,闻客店有人诵《金刚经》,颇有领会,便问此经何处得来,客人告以从黄梅东冯茂山弘忍禅师受持此经。他因之有寻师之志。高宗咸亨三年(672)到了黄梅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