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朗炮(阿姆斯特朗大炮-架退式后装线膛炮)
阿姆斯特朗能够在后装炮上重新取得突破,在于用上了法国军官杜斑鸠(De Bange)发明的蘑菇头式断隔螺纹炮闩,这种尾闩气密性优越
BL 5 - inch gun Mk I - V,也就是 5英寸后装线膛炮,设计研发于1880年,型号分为Mks I - V。Mks I - II 重1930千克,Mks III - V 重2030千克,炮管长3.175米。真实口径127毫米,能发射50磅的炮弹(22.68千克),炮口初速 533 m/s,最大射程8000米。我一直查不到有BL 4.7 - inch(120mm)的资料,反而查到相近的BL 4 - inch、BL 5 - inch,不可能在这之间再开个4.7。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超勇号、扬威号的副炮,就是BL 5 - inch gun(型号不明),而不是网上流传的阿式120mm(4.7寸)阿式后装炮
BL 6 - inch 80 - pounder gun Mk I ,也就是 6英寸80磅后装线膛炮,设计研发于1880年,型号为该口径炮的Mks I 型。Mks I 重4吨,炮管长153-156英寸(3.9米左右)。真实口径152.4毫米,并且从炮弹上看炮弹直径要与炮口口径相契合。能发射80磅的炮弹(36.29千克),炮口初速 573 m/s,最大射程7300米。江南局有引进和仿制,江阴要塞有装备,一般称为八十磅子阿姆斯脱朗后膛炮
BL 6 - inch Mk II - VI gun型号为该口径炮的Mks II、III、IV、VI 型。Mks II 重4.5吨,Mks III、IV、VI 重5吨。
Mks II、III 炮管长3.891米,Mks IV、VI 炮管长3.962米 。真实口径152.4毫米,能发射100磅的炮弹(45.36千克),炮口初速 579 m/s,最大射程9100米。江南局记查不到,但民国要塞火炮统计里有,江阴要塞有装备,一般称为一百磅阿姆斯脱朗后膛炮。并且,致远号靖远号的副炮,就是该炮其中一个型号
BL 6 - inch Mk V gun,也就是 6英寸后装线膛炮 - 地阱炮,设计研发于1884年,型号为该口径炮的Mks V 型。Mks V 重5吨,炮管长4.661 - 4.877米,真实口径152.4毫米,能发射100磅的炮弹(45.36千克),炮口初速 576 m/s,最大射程7800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地阱式炮架,江南局记查不到,但民国要塞火炮统计里有,南京下关要塞有装备,一般称为一百磅子阿姆斯脱朗地阱炮(隐显炮)
BL 8 - inch Mk I - VII gun,也就是 8英寸后装线膛炮,设计研发于1884年,这里介绍几个相关型号。
Mks III、IV、VI 能发射210磅炮弹(95.25千克),Mks VII 能发射180磅炮弹(81.65千克)。
Mks III、VI 重14吨,Mks IV 重15吨,Mks VII 重12吨。
Mks III 身管长5.105米,Mks IV、VI 身管长6.02米,Mks VII 身管长5.182米。
真实口径203.2毫米,炮口初速 Mks III 593 米/秒,Mks IV、VI 655 米/秒,Mks VII 610 米/秒,最大射程7300米
江南局记查不到,但民国要塞火炮统计里有,这炮资料记录非常多很热门,吴淞、江阴、幕府山、狮子山要塞都有装备,一般称为阿姆斯脱朗一百八十磅、二百磅、二百十磅后膛炮,或阿姆斯脱朗八寸、20厘后膛炮。海天号海圻号的主炮,就是该炮其中一个型号
BL 9.2 - inch Mk I - VII gun,也就是 9.2英寸后装线膛炮,设计研发于1881年,型号为Mks I - VII 型。
Mks I、II 型重20吨,Mks III 型重24吨, Mks V - VII 型重22吨。
Mks I、II 型炮管长5.842米,Mks III - VII 型炮管长7.366米。
真实口径233.7毫米,能发射290磅(131.54千克)、380磅(172.37千克)的炮弹,炮口初速629 米/秒,最大射程9100米。
江南局记查到这款火炮有仿制,称为250磅阿姆斯脱朗后膛船台炮。吴淞、江阴、象焦、嵩山关、乌龙山要塞都要装备,一般称为阿姆斯脱朗二百五十磅、三百磅后膛炮,或阿姆斯脱朗9寸、22厘后膛炮
BL 9.2 - inch Mk VI gun,也就是 9.2英寸后装线膛炮里的 VI 型地阱炮。具体参数跟BL 9.2 - inch其他型号差不多,就是用了地阱式炮架。江南局记查到这款火炮有仿制,民国要塞火炮统计里有,都称为380磅子阿姆斯脱朗后膛地阱炮,口径记载一致是9.2寸
BL 10 - inch Mk I - IV gun,也就是 10英寸后装线膛炮,设计研发于1879年左右,型号为Mks I - IV 型。Mks I 型重32吨,Mks II - IV 型重29吨,Mks I 型炮管长8.604米,Mks II - IV 型炮管长8.128米。真实口径254毫米,能发射500磅(226.8千克)的炮弹,炮口初速622 米/秒,最大射程9100米。江南局记和民国要塞炮资料都没有,倒是澎湖西屿有刘铭传买的阿式10寸后膛炮(型号不明),另外超勇号扬威号的主炮是大概该炮的Mks I 型
BL 12 - inch Mk I - VII gun,也就是 12英寸后装线膛炮,设计研发于1882年左右,型号为Mks I - VII 型。
Mks I 型重47吨,Mks II - V 型重45吨,Mks VI、VII 型重46吨。
Mks I、II 型炮管长7.663米,Mks III - VII 型炮管长7.696米。
真实口径304.8毫米,能发射714磅(324千克)的炮弹,炮口初速582 米/秒,有效射程7300米(9度57分的仰角)。江南局仿制过,民国要塞火炮记录里有,江阴、吴淞要塞有装备,澎湖西屿有刘铭传买进的12寸阿式后膛炮(数据基本一致)。一般称为:阿姆斯脱朗八百磅子大炮,或阿式30厘、12寸后装炮
江南局自造12.4寸九百磅阿姆斯脱朗后膛炮,民国江阴要塞火炮资料有记录到,抗战中被日军缴获称为32cm。个人认为要么是按照BL 12 - inch 仿制增大了口径,要么就是用多了磨损口径被削大
以上便是大清有引入或仿制的阿姆斯特朗后装线膛炮(架退式),因大清、民国武备记录很矛盾,所以我介绍的都是阿式原型炮。
按口径划分有:127毫米(5寸)、152.4毫米(6寸)、203.2毫米(8寸)、233.7毫米(9.2寸)、254毫米(10寸)、304.8毫米(12寸)。根据身管安置在不同炮架有:船台炮、炮台炮、地阱炮。
阿姆斯特朗后装线膛炮(架退式)单从火炮性能第一点射程上,就远远优于其前装炮。并撑起了中国东南沿海的海防重任(阿式在东南沿海占了很大比例,当然也有克虏伯及其他杂式火炮),从大清用到了民国抗战,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