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哪个国家的将领(战国名将——杀神白起)
战国时期名将云集,其中最有名的四大名将,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廉颇、李牧,但要论排名第一的话,毫无争议的就是被誉为”杀神”的白起。白起一生为秦效力30余年,攻下大小城池70多座,累计杀敌100多万。据梁启超考证,纵观整个战国时代,共发生战争500余次,战死将士约200万人,白起造成的占了二分之一,因此他被后世称为”杀神”和”人屠”。
白起像
白起生平白起的出身史书上并未有详细的记载,据《战国策》记载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被称公孙起,仅可知其是公族子弟,到底是哪一族已经无法考证,应属于一个没落贵族。但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祖父、祖母的墓志铭《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中,曾颇为详细地自述了白氏的种姓与世系,尊白起为先祖。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有左庶长一职,相当于早期的丞相职务,这还是沿用春秋时期官爵合一的制度,在商鞅变法后,权力体系接轨山东六国,秦国的官(权)和爵(军功)进行了分离,共设爵位二十个等级,左庶长位列第十。而当时秦国的爵位晋升制度相当严格,必须军功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给予升爵,白起能升到左庶长,则是靠自己一仗仗打出来的,这其中有两场战争不得不提,分别是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和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
秦国爵位
崭露头角伊阙之战是白起的成名之战。当时的秦国准备打开东进中原的通道,魏国、韩国和东周组成了联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对秦国进行了抗击,联军共24万,而白起手中兵力仅10万余人,不足联军一半,在冷兵器的时代,人数上的劣势对一场战斗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可联军虽然人数众多,却都是乌合之众,各自心怀鬼胎,为了保留实力而不愿意冲锋打头阵。白起看到了联军的弱点,于是以少量兵力牵制住主力韩军,对实力相对较弱的魏军发起猛攻。魏军之前是躲在韩军的侧后方的,没料到白起会突然发起冲击,只得仓促应战,一击即溃。韩军看到秦军如此勇猛,而联军兄弟却如此不堪,颇为震惊,加之侧翼暴露在外,立马丧失斗志,四下溃散而逃。白起杀神本性显现,乘胜追击,全歼联军,斩首人数达20多万。韩魏两国只得赔地求和,韩国也在这一战中精锐损失殆尽,国力大不如前。这一战,让不起眼的白起开始崭露头角,声名鹊起。
伊阙之战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是决定秦赵两国后期国运走势的战略一战,也是白起的最后一战。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从而对韩国的上党郡形成了隔断孤立之势。韩桓惠王十分惊恐,企图通过割让上党郡来停战求和。但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携同上党百姓谋划把本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而达到联合抗秦的目的。
长平之战
赵国国内形成两种意见,主张接收上党的认为这是开疆扩土的大好机会,主张拒收的则认为这容易与秦国交恶。赵孝成王选择了前者,为防秦军来袭,安排擅于守城的廉颇驻守长平。公元前260年,秦军攻克上党,上党百姓逃入长平,至此长平之战开启。至同年农历七月,秦将王龁率军多次击败廉颇,赵军只得龟缩守城。赵孝成王对廉颇数次战败颇为恼怒,现又见锁城不战,秦国又派人花重金实施反间计,让赵王确信秦军并不害怕廉颇,只怕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于是赵国临阵换帅。
长平之战古战场
秦王为一举击溃赵国,秘密换上白起,先以轻骑兵诱敌,赵括不知是计,率队追击。白起则令手下两万五千兵力突袭赵军后方切断退路,再令五千骑兵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国部队分割成两段进行围困。被困赵军断粮46天,士兵间甚至互相残杀为食。赵括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乱箭射死,剩余20万赵兵举旗投降,白起将其全部坑杀,仅将年岁尚小的240人放回赵国。这战前后共斩杀赵军45万,杀神之名就此产生,山东六国也再无一国能与秦抗衡。
长平之战尸骨坑
黯然陨落但凡事盛极必衰,长平之战后白起因功劳太大开始被排挤,再加上白起认为时机不成熟拒绝继续出兵攻打赵国邯郸,导致秦国伤亡惨重。在此背景下,公元前257年,白起被强令赴前线带兵,在行至杜邮时,秦昭襄王认为白起居功自傲有意违抗,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一代名将至此陨落。
谢谢您的浏览,我是零星史记,历史故事的持续输出者,喜欢的请点赞收藏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