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猫网手机站
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井底之蛙跳出井后的故事)
2022-09-24 17:45:38  浏览:800

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井底之蛙跳出井后的故事)

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井底之蛙跳出井后的故事)

二年级的语文期中考试结束后,已经开始进行新课的学习。第五单元的第12课《坐井观天》,是孩子们都非常熟悉的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的三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青蛙的目光短浅、自以为是,以及小鸟的目光高远,让我们懂得了“看问题要全面”、“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一、生字部分:形近字“渴”和“喝”的区分,以及如何书写美观,是关注的重点。

1.多音字“哪”,放在课文的句子中,通过观察生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位置确定字音、字义。

哪儿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分别是“你从哪儿来呀?”、“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孩子们反复读两个句子之后会发现,当这个生字在句子的结尾,和“啊”、“呀”一样表示语气的时候读轻声。当放在句子中间或结尾,表示疑问的时候,读第三声,而且多和“儿”行成儿化音。

2.课文中最难写也是最容易混淆的生字是“渴”和“喝”。

身体缺乏水分,需要喝水,为“渴”,用口饮水是“喝”。

书写时注意,“渴”右半部件比“喝”的右半部分要稍大。右上角的“日”要写得稍小一些,且上宽下窄,下边的“匈”是最难写的,孩子们多写得“竖折”和“横折钩”完全相交,不美观。书写时要注意:“横折钩”要往里收一些。


二、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是读好人物对话,从读对话中感受人物特点以及故事蕴含的道理。

1.孩子们在读人物对话中,要读好问句和感叹句。孩子们是非常喜欢分角色朗读的。在反复朗读中,孩子们会发现,读问句的时候句尾要读出上扬的语气。

除了读好课文中的问句,还要延伸到生活中。比如我们在读青蛙问小鸟的话“你从哪儿来呀?”后,孩子们也和我之间一问一答,对问句的把握更加准确,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特别高。

2.第2组对话是全文的重点,除了朗读训练,还有阅读理解的训练。

小鸟说它飞了100多里,如果课堂时间允许,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小鸟都可能飞到过哪里?让孩子体会到天的大,以及小鸟的累。

“大话”一词,我让孩子们说了说:在生活中你都听过哪些大话?孩子们说:我一个同学说他登上过珠穆朗玛峰,我觉得他在说大话……孩子们笑着说着,最后我总结“原来你们都懂了,那些夸张的话,就叫做大话!”

然后回到课文,“既然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说明他相信小鸟的话吗?”孩子们就明白了青蛙多么自以为是!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由于我们之前在课堂上渗透过反问句变陈述句的练习,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试着将这一个反问句改变表达方式,而保持意思不变,个别孩子是能做到的。变完陈述句之后,对比读一读,语气不同,孩子们就明白了:反问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那么远”是有多远?这里就考察孩子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课堂上大概停留了四五秒,孩子们才说出“一百多里”,找到答案之后,我们一起回顾了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短语。

“无边无际”理解词语不生硬让孩子直接说解释,而是结合生活,“你在生活中,见过无边无际的什么?”孩子说的有草原、天空、海洋等,说完之后,词语的意思也就呼之欲出了。

我们很多家长都很苦恼,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太差了。其实很多老师都会告诉孩子阅读理解的方法就是:答案都在原文中。在课堂上,老师讲课文的时候,会不断地通过各种问题,让孩子们在课文中边读边圈画,其实就是训练孩子从短文中提炼信息的能力。

在上课的时候,孩子一定要认真听讲,并且要根据老师的问题,去主动的在课文中读一读、找一找,同时,要有自己的思考。

如果在课堂上孩子没有做到这些,家长回家之后就要对孩子进行辅导,辅导的思路,可以借鉴我的方法。


3.看似简单的一则寓言故事,其实除了读好人物对话阅读理解的能力训练(所谓语文的“工具性”),还要引导孩子去评价人物、说出自己对这则故事的看法(人文性)。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孩子续编故事:如果你是那只青蛙,当跳出井口,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些什么呢?同时,最好让孩子利用周末再读一读其他的寓言故事。孩子对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会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