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明朝十六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从公元1368年建国,到公元1644年灭亡,共存在276年,经历十六位皇帝的统治。明朝的皇帝们,不管是史书给其定义为好皇帝还是坏皇帝,可谓是个个是传奇。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大帝
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洪武大帝
明太祖朱元璋贫农家庭出身,父母被饿死,自己出家当过和尚,之后算是以和尚的身份进行乞讨,最后当了兵。
朱元璋从小兵做起,最后一统天下,纵观历史,没有一个人的创业起点比他还低。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最早是朱元璋提出来的,是在统一汉族势力后,朱元璋派遣军队北伐元军时提出的。后来孙中山先生借用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从一个乞丐,做到皇帝,自秦始皇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没有比朱元璋更具传奇色彩的。
明惠宗朱允炆,建文皇帝
二、皇孙继位,削藩被削——建文皇帝
建文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明太祖的嫡长子朱标。明太祖用了半生的心血培养朱标,使他成为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太子,可惜朱标英年早逝。最终,朱元璋选择让自己的孙子继位。而建文帝并不是朱标的嫡长子,朱标的太子妃生了两个儿子,嫡长子早夭,嫡次子并不聪慧,而建文帝从年龄上来说排行老二,又表现出聪明孝顺,所以朱元璋选择他继承皇位。
朱元璋建立广建藩王,建文帝上位后立即削藩除王。
我们首先来说,朱元璋封王是不是开历史的倒车。显然不是的,封王都在边疆或心腹之地。而且藩王的权力极其有限,兵力也很少,多者不过数万之数。同时,对藩王的行为也多有限制。而建文帝上位后立即把藩王作为对手,这首先就是认识上的错误。其次,建文帝拥有全国军队一百多万人,而朱棣只有几万人。在这样的军事力量对比下,朱允炆仅用四年就失去了天下,可谓是奇葩至极。
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帝
三、靖难成功,文治武功——永乐大帝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通过靖难之变登上皇位。明朝成祖的第一个传奇就是以绝对劣势的军事实力战胜了占有绝对优势的建文皇帝。而在他登基后,在明太祖的制度下,最终确定了明朝的祖制,并开创了永乐盛世。
创设内阁;恢复锦衣卫、设置东厂;迁移诸王,收复兵权;迁都北京;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
值得注意的是,朱棣从小喜欢军事,文化程度相对而言并不高。所以哪怕是当了皇帝之后,相当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军事上,尤其是五次亲征蒙古,而且最后还驾崩在北征的途中。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皇帝
四、半生监国,九月帝王——洪熙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从小身体肥胖,喜欢读书。从靖难之变开始,一直替朱棣处理政务。而在取得天下被立为太子之后,由于朱棣常年北征蒙古,所以永乐年间的大部分政务是由朱高炽负责的。
因为远离军事,朱高炽不像两个弟弟那样有军事实力,所以颇为倚重文官,大明帝国的文官政治也是在朱高炽手里开始冒头的。
朱棣在1424年八月驾崩于北征返京途中,朱高炽在紫禁城登基(第一位在北京紫禁城登基的皇帝),次年改元洪熙,但洪熙的年号刚刚使用了五个月,他便驾崩了。
虽然在位时间只有九个月,但是朱高炽重用文官,改革内阁,赦免建文旧臣,同时厉行节俭,减轻赋税,开创了仁宣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