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猫网手机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雪中送炭建水源 )
2022-08-13 11:41:27  浏览: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雪中送炭建水源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雪中送炭建水源 )

近日,省自然资源厅收到一份来自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的感谢信,来信感情真挚、言辞恳切,表达了对省自然资源厅为林场解决生活生态用水、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由衷感谢——

雪中送炭建水源 生态建设有保障

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成立于1981年,是甘肃省第一家由农民联户承包组建的集体林场,也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先进集体。林场经过三代人40年的艰辛努力和不懈治理,如今,亘古荒漠呈现一片绿洲,不毛之地焕发盎然生机。截至目前,林场累计完成治沙造林25.2万亩,管护风沙育林草面积41.1万亩,三代治沙人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治沙壮举和治沙成果为干旱荒漠区防沙治沙创出了一条典型的成功之路,也为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由于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干早气候区,这里降水稀少,干旱缺水,无常年性地表水流,水资源严重匮乏,场区地下水位埋深过大,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供水保障程度低。遇到干早年份或用水高峰期,人畜饮水都极为紧张,更别说用来植树造林的生态用水。当地民间常哼唱着这样一首民谣“戈壁滩、古道边,荒漠连天;土地黄、天地黄,沙尘常现。”极端天气不仅给林场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而且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

1998年,八步沙林场靠人工在林场周围成功打出第一眼水井,但由于水位下降,年久失修,机械老化等因素,该井的出水量由刚建成的每小时约80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每小时约20立方米,还不足刚建成的四分之一,严重影响防风林带的正常生长。

省自然资源厅在基层调研中得知这一情况后,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出发,立即着手为林场解决生态用水实际困难,计划再打一眼供水井以解林场的燃眉之急。2020年5月,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专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将“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项目列入“2020年第二批省级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并委托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实施该项目。资金下达后,省地矿局水勘院深入八步沙林场开展野外踏勘工作。

据省地矿局水勘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尹政介绍,水勘院接到项目建设任务后,立即与八步沙林场对接,迅速抽调业务骨干、成立项目组和技术组,在充分收集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了八步沙林场周边区域地下水赋存条件,确定了地下水开采深度、开采层位,资源量和允许开采量,编制完成了《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设计书》,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意见。2020年11月,项目组开展了水文地质调查、地面物探及水样采集测试工作,圈定出了富水性强、水质好的地段,编写完成了钻探施工设计。

加班加点赶进度、争分夺秒抢工期。2021年3月,省地矿局水勘院在制定详细作业方案后,组织钻机设备和施工人员进场,开始进行“探采结合孔”钻探施工,勘察施工人员顶着烈日,迎着风沙,不畏艰难,连续奋战,短短8个月时间,在恶劣的条件下完成了242米的钻探工作,终于在靶区内找到水量可观,水质良好的地下水资源。根据抽水试验和水质分析测试结果显示,该水井出水量达每天2300立方米,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地下找水取得重大突破。

“这几年水位一直在下降,几代人辛辛苦苦种下的防护林面临失水枯死的危险,我发愁得夜夜睡不着觉,没想到这么快就给我们打出了一口水井。”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感慨地说,真是及时雨啊! 这口井不但解决了林场现有的3000多亩防沙林地和400多亩育林苗圃浇灌,还满足了我们八步沙林场人畜饮水,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也为林场封沙育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省自然资源厅这种急群众之急,想群众所盼,主动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作风令人感动。他表示,将继续发扬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干劲,全身心投入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中,努力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再作贡献。

“八步沙林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八步沙林场今后的防风固沙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水源保障,对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服务当地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成果、构建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古浪县林草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