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干货”)
什么是“干货”?
常听人说:
--------没有什么干货;
--------骗人的东西,没有一句干货;
--------给点干货呗;
--------这本书好,有干货;
--------有干货的文章越来越少了;
--------现在人越来越保守,都不愿意说干货了。
当我听多了就会陷入思考:到底什么是干货?
对于新股民,给他一个涨停板才是干货;如果炒股经验再久一些,给他个内幕重组股才是干货;如果他已经开始在学习了,给他讲一点本间宗久和艾略特才是干货;如果他已经开始意识到人性的重要性,也许给他讲行为金融学和《坛经》才是干货;而如果他已经是高手级别,《金融炼金术》和《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才是干货;至于大师级别的人物,根本没有干货,所有外人眼里的干货只会干扰他,正如巴菲特所推崇的------“独立思考和内心平静”------才是干货!
这让我想起了刘备与诸葛亮。当年刘备被曹操追杀,毫无立足之地,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程度,此时刘备急需“干货”!试想,如果你是诸葛亮,你给刘备提供什么干货?如果你是刘备,你又需要的是什么干货?
让我们聚焦到现场,刘备第一次见诸葛亮,诸葛亮没有告诉刘备,如果曹军攻来,谁去打夏侯惇、谁去运粮草、谁负责殿后,刘备也没有问诸葛亮,曹操若来会先攻哪里、我是派关羽呢还是派张飞。他们讨论的是隆中对。讨论的是战略和格局。
我多么羡慕诸葛亮,能遇到这样一个懂得干货的人。现在,我每天收到无数的短信、微信、微博留言,大多数都是问:明天哪个股涨?明天搞哪个题材?这个股怎么样?当我跟对方讲一些选股思路和思维的时候,对方突然会来句:给点干货嘛!这还不只是发生在散户中间,有的甚至是高手和基金圈内的操盘人,见面了也会问:你觉得最近哪个行业可以搞一下?下一步看好什么题材?
每当到这个时候,我的内心就拔凉拔凉的。这个圈子怎么了?怎么浮躁到这个程度!
自从有移动互联网以来,严格的说是从有微信以来,再严格的说是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看到一个很可怕的现象:新股民不爱学习。本人是老股民,我记得当时我们学习股市知识的那种热情,用铅笔自己画线、自己每天计算各种技术指标,有的走调研派路线,亲自去上市公司所在地了解情况,那个时候波浪理论、K线理论、江恩理论、巴菲特索罗斯都翻个遍。而今天呢,这批在微信下成长的新股民,选股基本上靠朋友圈,复盘基本看自媒体,交流基本上是问“该买哪个股票”。当你告诉他一些思路和知识的时候,他马上会说:那哪个股票符合你说的?当你提醒他风险,注意C浪下跌的时候,他又会冒句话:什么是C浪? 当遇到暴跌股灾,亏损惨重的时候,几乎都骂政府,很少反思自己。当然政府有时候可能错,但自己不学习不保护好自己却是根本!我经历好几轮牛熊更替,见过好几茬股民,我觉得2014年以来的新股民是最不愿意学习的股民(当然也有很努力学习的,我这里说的是群体特征)。有些人对股市的无知,几乎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我说这话肯定会得罪人,但忠言逆耳。我针对的不仅仅是散户,还有某些新上任的基金经理
如果不学习、不反思,无论别人给你什么东西,你都认为不是干货,因为你肚里没有货。当你找别人要干货的时候,你其实是想省去自己的努力总结,直接得到“终极真理”。这个世界有这么好的事情吗?
我自己也曾经这样迷失过。记得刚炒股时,总想去找干货。那时我认为,股市肯定有个答案,有一把钥匙能打开股市的大门。这把钥匙是某个交易体、某个技术工具或某个指标某个理论,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某本秘籍一样,某个高人已经写好,总结成“干货”,我要做的就是找到它,然后成就绝世高手。从K线理论、波浪理论、形态理论、指标理论、江恩理论再到巴菲特、索罗斯,再到彼得林奇,再到比尔米勒,再到西蒙斯,甚至一度还研究马克维茨、法码、是川银蔵,还有中国的土生土长的民间股神,比如缠中说禅、徐翔、林园等等等等,我就是想找到“干货”,成就独孤九剑。其结果是让我失望的,因为我发现真正的问题在我自己。它们的理论也许是干货,但是如果我不去修炼,仅仅靠理论,永远也到不了到高手的境界。再说,每个人的理论和战法,都有很多假设和默认的条件,还有很多临盘时的非理性因素,比如勇气、果断、直觉,这些东西是从干货中找不到的,必须自己去悟。如果悟性到了,你可能觉得它们都是干货,如果悟性不到,你可能会骂:什么大师,云里雾里的,都是骗人的东西。由此我知道,干货的根源在于自己的内心,在于自己的境界。对于只关心明天的人,超短线就是他要的干货;只关心下个星期的,短线就是他要的干货;只关心下个月的,波段就是他要的干货。而对于立志搞清楚股市大规律的人来说,《金刚经》、《以色列复国历史》、《菊与刀》、《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孙子兵法》、《道德经》也许就是他的干货。就像对一个山大王,如何打劫绑票是他的干货,而对于刘备,隆中对才是他的干货。
在投资界的文章中,我从不盲目找干货,因为我的干货没有那么明显。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文章,甚至不是实战高手写的文章,再甚至是纯粹搞理论工作的人写的文章,也能成为我的干货。也许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张化桥是个分析师,他不是实战派人物,以前我是很鄙视非实战人物写的书的,但后来我看到张化桥的文章,特别是关于资产组合的文章,觉得醍醐灌顶,真是好文章,干货!记者往往也不懂股票,不过后来我看到一个财经记者写的索罗斯在金融危机中的文章,我也觉得非常好,不逊于投行首席的文章,也是绝对的干货。巴菲特与龙头战法相隔不止一座山,按说巴菲特的东西对我不够成干货,可是在我看来巴菲特的很多观点,精彩万分,智慧无穷。我本人非常喜欢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的很多思维让我受益无穷我觉得巴菲特的很多理念在龙头战法领域照样适应,也是难得干货呀!邱国鹭是价值派的,他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我爱不释手,难得的干货。书中的很多理论能够打通我在技术分析时的困惑。触类旁通,他山之石。此类案例不胜枚举。正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后来,我重新认识了干货。我觉得,就是在某个领域内沉淀多年后,认认真真写的书和文章。只要不是欺骗、不是代笔、不是造假、不是吹牛,就是干货!
最关键的是,干货的核心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外界。如果自己的修为不够,即使是面对干货,也会视而不见,或者闻道而笑。君不见很多人案头都放着《金融炼金术》,试问又有几人真心的把它当干货呢?我们要做的是提升自己,多思考多反思,一旦遇到真正的干货,能够把自己的困惑和思考与干货相互碰撞,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干货!
注:该文成稿于2015.10.04,首发于股市的逻辑和摩尔金融。站在现在的眼光看,文章的观点并不全对,投资的进步是内外兼修,过于强调“自力更生”的内求和过于强调“寻师问药”的外求都是有失偏颇。不过,该文对那种自己不静下心来思考,渴望天上掉下来干货的现象,进行辛辣的批判,确是非常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