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猫网手机站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2022-08-14 18:28:47  浏览:36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凸显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效果保证的基础,也是引起学生兴趣的首要因素,学生通过教师精选的内容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能够更加具体和直观。因此,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进行融合的第一步,就是精心挑选音乐教学内容。

1.依据“立意美、情境美”埋下美育种子

立意美、情境美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广度以及核心素养,才能切实的把握到“度”。在现有的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曲都是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歌曲中蕴含的情境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这些歌曲就能很好的体现出立意与情境之美,教师应当充分的挖掘其内涵,在教授学生这些歌曲的同时,向学生解释歌词的涵义,并灌输美感,让学生沉浸在“歌词所营造出的美好寓意”之中,帮助学生完成由内而外的美感升华,切实的埋下“美”的种子。

2.依据“音韵美、曲调美”提升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进行不断的训练才能做到,在音乐教学中,则是学生自由演唱、自由练习来把握歌曲节奏,了解歌曲旋律,通过不断的深入摸索,来体验这种美感。因此,教师应当在音乐教材中或者网络平台中精选歌曲,这些歌曲必须具备朗朗上口、旋律优美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曲调、节奏的艺术魅力,并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提升艺术审美能力的目的。

3.依据“配器美、伴奏美”拔高审美层次

音乐要依据一定的载体才能将其艺术感完全发挥出来,比如横笛、古筝等,这些乐器充分的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结合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中西结合的音乐魅力更是进一步的拔高了学生的审美层次。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进行适当拓展,将歌曲中所蕴含的乐器、伴奏等进行实时解释,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实地体验,通过亲身操作,让学生感受到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要保持对于音乐教材或音乐资源中审美元素的敏感性,将自己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美感。


(二)注重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音乐教学方法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来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保证两者融合的效果。

1.实践性原则

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秉持积极参与的态度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当首先从这个角度进行考虑,尽量选择那些难度较低、容易演唱的歌曲,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首要目的,鼓励学生对音乐做出积极的反应。此外,教师还需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以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为出发点,利用多角度互动,将学生对于音乐的演唱欲望激发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生动的语言激发,视觉和听觉辅助学生进行感受,对歌词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和画面进行有效联想,切实的达到了美育的效果。

2.情感性原则

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有效途径,音乐在情感移入方面比其他艺术更加强烈,而情感是人类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引起人类审美感受的直接原因。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紧密的联系情感因素,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之中享受美感、得到快乐。

3.形象性原则

形象性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音乐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育者,因此,在音乐教学形象化原则下,以美引真,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总之,在音乐教学之中贯彻审美原则,是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的重要方法,也是音乐教学中学生美感培养效果的主要保障,教师只有从始至终秉持着这些原则,才能让学生的价值观念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进一步的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结合音乐形体律动,增强学生音乐感知力

音乐教学中加入较多的形体律动训练,是贯彻音乐教学形象性原则的重要手段,教师合理的应用体态律动教学,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艺术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促使学生感受音乐情感,丰富学生音乐审美。

1.利用形体律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音乐理论学习起来仍旧具有强烈的枯燥性,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应用形体律动训练,能够有效的减少单调乏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将抽象的音乐符号以一种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律动的训练中体验音乐的感染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通过体态律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学生的情绪情感起伏较大,情感体验较为强烈,并有一种强烈的表达自我的冲动,这一时期的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正是关键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情感表达原则,通过体态律动训练,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出来。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特定的歌曲,让学生根据歌词去自由的想象,并通过肢体语言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从而在练习中形成音乐技巧和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辅助道具或者动作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如拍手、跺脚、拍桌子等,通过动作引导学生融入音乐情境中进行创造和实践,从而奠定良好的审美基础。

3.利用体态律动将音乐知识具体化

理论性的音乐知识对于当前的初中学生来说,仍旧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体态律动教学做为当前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优势,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主科学习任务繁重,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只有尽量的提高教学效率,利用更加具体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此外,通过体态律动训练可以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教会学生自学音乐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以后能够通过自学体会音乐美感。

总之,初中学生仍旧需要比较具体形象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习兴趣,而在音乐教学中,形体律动训练是一种较好的音乐与美感的互动形式,切实的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有所帮助。


(四)开设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

音乐欣赏能从学生的精神和灵魂出发,培养其审美能力,初中音乐教学中开设音乐欣赏课,从而提升学生音乐鉴赏力,是很有必要的。音乐欣赏课有一定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当在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重视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一堂课的准备部分,这个环节能有效的集中学生注意力,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组织音乐欣赏课时,应当精心准备。教师可以与现代信息技术联系起来,将音乐或歌曲的背景故事、人物经历制作成精美的PPT、视频、动画等,让学生从内心产生想要探索或演唱的欲望,从而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导入的方法不一而足,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特征以及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选择,只有导入部分做的好,音乐欣赏课的主体部分才能有效开展。

2.精心组织音乐欣赏活动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和发展中的人,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切实的认清这点,并依据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和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贯彻“照顾全体学生”理念,才能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在组织音乐鉴赏活动时,应当以教授法和练习法结合,并采取提问、律动训练、个人演唱、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凸显理论与实际结合理念,让学生在愉快的欣赏之中汲取到音乐知识和技能。

3.深化音乐主题,拓展学生视野

一首音乐或歌曲,总有其内涵,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内涵的同时,还应当适当拓展主题,让音乐内涵的外延得到一定的延伸,从而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知识结构的塑造以及相关知识的迁移。比如在欣赏《卡玛林斯卡娅幻想曲》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感受这首音乐之中的旋律、节奏等基本元素,然后教师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明白音乐内涵,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同类或者类似音乐。通过这样的教学步骤,循序渐进的让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拔高,音乐鉴赏能力不断增强。

总之,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而音乐鉴赏力是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学环节的精心准备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