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教宗英诺森十世诞生)
在位期间,各国在解决和平与战争问题时已不再征求教宗的意见,教宗提出异议也不为各方所理睬。英诺森同亲属关系暧昧,维护裙带关系,教廷事务大都由其姻亲姐妹贪婪分子马伊达尔齐尼(Olimpia Maidalchini)操持。
英诺森支持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族亲,拒绝承认西班牙的敌国葡萄牙独立。他抨击前代教宗乌尔班的亲族巴尔贝里尼(Barberini)家族勒索钱财,宣布没收他们的财产。该家族逃往巴黎,受到枢机主教马萨林(Jules Mazarin)的庇护,于是英诺森与法兰西发生争执,法兰西以武力相威胁,英诺森被迫让步。1653年发布通谕,谴责詹森派创始人詹森(Cornelius Otto Jansen)就救恩性质问题所提出的5点主张。
委拉斯凯兹在1649年第二次去意大利时在那里完成了一幅著名的肖像画《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在这幅肖像中,画家既表现了此人的凶狠和狡猾,又表现了这个七十六岁老头子精神上的虚弱。画面上的教皇,尽管脸上流露出一刹那坚强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上的两只手都显得分外软弱无力。画家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富有个性。从而给观众增加了很多的联想。这幅作品的油画技巧也是十分出色的。画面上,火热的红调子表现了特有的宗教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笔触十分流畅自由,表现出艺术家的高超技巧。
网络配图
大多数的名画很难激起观众视觉经验的惊奇,一者因为耳熟能详的缘故,二者名画向来被捧得太高,以至令人厌倦。不过委拉斯凯兹(
DiegoRodriquezdeSilvayVelasquez,1599——1660)的这张《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1650)似乎是个例外。尽管问世已经三百多年,但它依然能够强有力地震撼当代观众的感官知觉。从此画的形式看,它与欧洲当时的其他肖像画没有什么两样,人物的姿态、构图都符合肖像画传统,这与此画那种不同寻常的真实感形成了强烈对比。它令人想起委拉斯凯兹的同时代观众对其作品的评价:“所有其他的作品都是绘画,只有这一幅才是真实的。”此画是委拉斯凯兹第二次访问意大利期间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