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猫网手机站
杨绛先生(杨绛:人越简单、越高贵)
2022-08-21 23:50:43  浏览:31

杨绛先生(杨绛:人越简单、越高贵)

杨绛先生(杨绛:人越简单、越高贵)

罗敷曾说:“有钱的生活人人都可以过,但是将生活从欲望中抽离出来,简而为之,却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能力。”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但是在杨绛的一生中,尽管历经浮沉,尽管生活一直在富足与贫困中交叠,她却从没有大起大落的失意与惆怅。

因为她始终保留着一份简单的初心-对知识的渴望、对书籍的热爱,对家人的关怀。

大概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一提起她的名字,就觉得一定要用“高贵”这个词去形容吧。

人生常常面临诸多取舍,烦恼便在这个过程中诞生,当我们不知如何抉择时,不妨试着对自己说“简单点”。当我们试着让生活变得简单点,困扰我们的问题,或许很快就会出现答案。

对杨绛先生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我们仨”和一本本书籍、一本本译稿。在漫长的一生中,尽管遭遇诸多不幸、面临诸多艰难选择,她始终能做到从容应对,只因所求不多。

1.人越简单、越纯粹

当人变得简单,生命才得以更加纯粹,心境才能更加平和,岁月才会愈加珍贵,而我们,才有可能不再顾此失彼。

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充满禅意的小故事:

小和尚问师父:“您得道之前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挑水、做饭。”


小和尚又问:“那得道之后呢?”

老和尚回答:“还是砍柴、挑水、做饭。”

小和尚疑惑地问:“师父,这不是一样吗?”

老和尚说:“当然不一样。得道前,我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

大道至简,大抵便是如此。

我们常常陷入生活的困窘,一边感慨工作繁忙没时间陪孩子,一边又在陪孩子时忙着工作。其实说到底,还是不够纯粹,不能做到简而化之。

如果我们肯多花些时间读书,肯让欲望消减,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纯粹吧。


杨绛先生住进清华女生宿舍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未名湖看花,也不是去欣赏精美的校园建筑,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去图书馆看书。

清华图书馆里那些年代久远、厚重丰盈的书籍,既见证了杨绛简单好学的心性,也见证了她和钱钟书淳朴、温暖的爱情。

2.人越简单,越知足

人越简单,越不会被外界所打扰,越能够感受到“已有”的可贵,越容易知足、越懂得珍惜。

1974年,杨绛向文学所申请了一间办公室,并将其作为自己和钱钟书的家,在这个“家”里,没有厨房,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屋子不大,但幸好有两个铁书架、两张小木桌,杨绛和钱钟书就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继续着各自的创作。


虽然环境艰苦,可是两位先生却怡然自得,甚至有着些许欣慰,只因这个“家”,距离图书资料室只有一墙之隔。钱钟书和杨绛住在7号楼的办公室,前面的六号楼里就是文学所的图书资料室,距离如此之近,借书就非常的方便了。

两位先生的共同爱好,铸造了二人幸福生活的基础;两位先生相似的无欲无求,成就了二人知足的人生常态。

当我们安于简单的生活,安于简单的美好,安于从容、纯粹的日子;我们就越能体会到,岁月的静谧与宽阔,生命的知足与常乐。

3.人越简单、越高贵

如果你读过《我们仨》,你就会知道,“我们仨”都是出类拔萃却又毫无野心的人,一家三个人,三个都是教书匠,既不在乎名利与岗位,也不在乎吃穿用度是否过于简朴,他们只在乎能不能好好读书,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学问,能不能尽可能的在一起。


“我们仨”就像杨绛先生在书籍《我们仨》中写的那样:“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对于名利,他们只觉得是祸害、是累赘。

当钱钟书因《围城》而出名后,“我们仨”只是单纯地为钱钟书高兴、为作品受欢迎而高兴,但却从来没有为这份名利而高兴。所以杨绛才会在《我们仨》的末尾处写到“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 净”。

晚年失去钱钟书和圆圆的杨绛,虽然孤身一人,虽然时常饱受相思之苦,但对学问的纯粹追求,对浮华的看淡,使得她完成了很多的创作,并最终在文学的陪伴下度过了丰盈的晚年。

她不仅细心整理了钱钟书的手稿,并将它们结集出版,还将获得的稿费捐给了母校清华大学,专门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资助和奖励贫困学子。


因为心思足够简单,因为想要的足够简单,所以杨绛一家始终是快乐的,是与世无争的,他们的灵魂是高贵的。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套特别棒的民国才女套装书籍,分别是《杨绛:淡定从容、便是优雅》《林徽因: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张爱玲:才华是女人最大的底气》。

当你开始翻阅这一套书籍,

你将走入杨绛先生豁达、睿智、善良的精神世界,也将点亮你自己的精神世界;

你将感知林徽因强大的坚韧力、优雅的生命力,也将塑造更加坚定的自己;

你将明白张爱玲悲凉、淡泊,又华美、无畏的一生,也将更无畏的面对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