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近期准备买房,或者要找银行借款,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如果你们近期使用过京东白条,短期内你们是无法贷款的。”
最近就遇见了这样的问题:
对于中国人来讲,买房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事情之一,而且,往往我们在买房的时候,都是需要贷款的,为了买房,X先生第一次去拉自己的征信报告,然后发现其中有一笔贷款,刚刚开始贷,然后要花32期归还。
X先生一慌,自己分明没有过借过笔一万多的贷款啊?这欠款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他最开始以为是被人软件诈骗了。直到他发现这笔贷款来自:
重庆两江新区盛际小额贷款公司。
这是京东旗下的小贷公司。是了,他的欠款与京东白条的额度一致。但是,事实上,他近期唯一的“白条”消费是个99块钱的充电器,而且使用“白条”消费的原因是:白条付款有折扣。
之后,他被银行告知,如果这笔欠款没有还完,银行是无法发审批购房贷款申请的。
他企图联系京东客服,然后发现:“京东根本没有客服啊?”他连周末还这笔贷款都不知道,而且,他根本没有借过这一万多块钱,只是他的“京东白条”额度显示有这笔钱而已。
无奈之下它发了微博@京东,这才有了京东的回复。
因为京东更多是电话沟通,我们没有更多的证据。
但是京东为了息事宁人,出具了一份证明已经无欠款的《结清证明》,我可以为大家展示:
这件事的重点在哪呢?
哪怕你并未使用“京东白条”但只要你开通了京东白条的服务,比如说你有一万的额度,你的征信报告上就会显示你有一万的欠款:分32期,待归还…
这笔“欠款”将影响你日后的房贷,车贷,以及银行对你的信用评级等等。
我相信这个正发生在我们“消费贷”越来越普遍的时代下的乱象,是很多人并不知情的。
2⃣️
在几年前,曾经跟B站的某位朋友聊过一次天,对于当时我完全看不懂的互联网市场,希望他能帮我解惑。
我当时问过他一个问题:“今天,大家全都希望进军互联网,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我至今记得他的答案:“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是用户。”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好了:10万,一年赚20%这是很简单的,但是到100万呢?1000万呢?1个亿呢?互联网企业强调的用户,就是要确保,这10万,翻了成百上千倍之后,依旧能有这么多的利润,甚至更多的利润。「滴滴出行」就是例子。
但是,在实体经济中,今天的互联网市场中,又有多少业务,能够保证你到了1个亿,甚至1000亿的规模的时候,你依旧有这么多利润呢?
在一个企业的早期,作为CEO,你要学会的是怎么赚钱,但到了中后期,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怎么花钱。
前几篇特稿中,我的观点:“网贷公司,是靠着你们借钱来赚钱的。”
这个利润有多少呢?大概在10%左右。这是一个比房地产更稳健,可容纳资金量更大的市场。这网贷类业务,在今天的中国市场的资金规模早已突破万亿,而且依旧在飞速增长。
正因如此,才有无数互联网巨头,争先恐后的进入互联网金融、消费分期、网络借贷的市场。
阿里的“花呗”“借呗”、京东的“白条”“金条”、百度的“有钱花”、苏宁的“任性付”,美团的“生活费”、携程的“拿去花”、滴滴的“滴水贷”。
以互联网消费作为基础,他们遍布各个城市,从一线大都会,到18线小县城,只要你有网络,你就可以用最轻松的方式获得借贷。无孔不入的诱惑着你:消费、借钱、透支未来。
因为这意味着大约18%的年利率,除去成本,这些科技公司的利润在10%左右。
“资本是逐利的,有钱为什么不赚?”
但在资本的逐利之下又是什么呢?
那种充斥于微博、抖音、小红书、朋友圈的年轻人的“高消费”“精致生活”很大一部分都是由“花呗”“白条”来支付的,一种表象之下的虚假繁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回望这个时代,回望身边很多的年轻人,他们极力的在展示着自己生活中最有光彩的那一面,它们是一瓶贵妇面霜,一件GUCCI的外套,一个爱马仕的包包…如果不够有光彩,就用网贷,用“花呗”,用“白条”去镀上一层光彩。
但那些灰暗的时刻呢?那些月复一月的分期,那些如同鬼魅的催款电话,那些如同刑期的还款日呢?
在我收集素材的时候,在我输入“白条”“花呗”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无数的怎么办“白条逾期了怎么办?”“花呗欠了9000块钱还不上了怎么办?”,希望提醒诸位的是:少点自嗨,多点谦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阿里的小贷公司,还是今天的京东小贷,他们全都来自重庆?
而这一切,其实都有由来:
在几年前,浙江开始整顿小贷,蚂蚁集团也成了如今日般热锅上的蚂蚁,后来,他们找到重庆的领导班子,看到阿里系的这块香饽饽,重庆方面:只要不搞P2P,三天内就能办完所有审批,于是蚂蚁集团便在重庆成立两件小贷公司,也就是今天的“花呗”跟“借呗”的放贷主体。
在17年,蚂蚁集团100亿的净利润当中,重庆这两家公司贡献了45亿,可见放贷规模之大。
之后,阿里、京东、百度、苏宁、小米、美团、携程、滴滴…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重庆下设小贷公司,在全国1万亿的网贷份额中,重庆独占6000亿。
监管的缺乏加上网贷体系中特殊的融资方式:银行借贷、股东存款、ABS(资产证券化)以及新的“联合放款”,这使互联网贷款的放款金额几乎不再有上限,他们只需要发愁怎么把钱借出去,他们只需要思考怎么样吸引大家来借款。
这催生了几乎不设预算上限的“网贷”广告投放,这催生了轰轰烈烈的互联网“直播”,这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商带货。只要刺激大家花钱,总有钱不够的时候,这时候就会有人来借钱,就可以融资,就可以赚钱。
只是,这样一场几乎所有主流互联网公司都已经参与的饕餮盛宴之下,受伤的又会是谁呢?谁,又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呢?
2019年末,我国出台了个人破产法,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它针对的正是门槛越来越低,对公众索取无度的互联网贷款公司,真正防范的就是这几年风生水起的“网贷”,网贷在未来对中国经济以及历史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无从而知,但至少现在,越来越多的恶性事件背后,出现了网贷的影子…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质疑,就是网贷跟征信的关系,到底应该是如何来平衡的。
因为,假如我们是在贷款,希望大家不要忽略的是:贷款是有门槛的,在我向银行贷款的时候,银行是会确保我们是具备还款能力的,银行不会给一个在校大学生,或者一个无业游民随意发放信用卡,而网贷公司则不然。
几乎没有门槛,或者说门槛极低的“网贷”当他们以征信作为武器的时候,我们必然要问:他们究竟是在协迫借款人,还是借款人背后的家庭呢?当一个普通大学生都可以获得几千块钱的额度的时候,征信到底是一份衡量个人信誉的量表,还是逼迫学生父母的武器呢?
这个核心逻辑其实是:
如果你们的放款如此不负责任,那么是否可以用法律当作武器逼迫一个比你们更不负责任的借款人,让他背后家庭来承担这份责任呢?
为什么你们铺天盖地的打广告:随便花,随便用,随便借的时候,好像这些钱根本不用承担代价的样子。但是到还款的时候就换了一副嘴脸呢?
关于贷款,违约责任、违约后果、合约细则,作为一家放款公司,你们有基本的告知义务吧?但为什么没有呢?说白了就是把借钱的人当作猪来宰嘛,生怕告知了后果,猪跑了。
有多少“网贷”的年轻人,是在逾期后被电话找了身边所有人,甚至被后果吓怕之后才还款的呢?有多少使用“消费贷”的人,是在征信被用作“武器”后,才知道这些“消费贷”的后果的呢?
没错,我说的就是:京东白条。
我们其实可想见,那些看起来无门槛,简单而轻松的“贷款”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大坑。人生在世,需谨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有多少“网贷”的年轻人,是在逾期后被电话找了身边所有人,甚至被后果吓怕之后才还款的呢?有多少使用“消费贷”的人,是在征信被用作“武器”后,才知道这些“消费贷”的后果的呢?
没错,我说的就是:京东白条。
我们其实可想见,那些看起来无门槛,简单而轻松的“贷款”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大坑。人生在世,需谨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最后,这大概是关于“消费贷”的特稿的最后一篇了,其实写这个系列是因为,伴随着蚂蚁的IPO被叫停,我们已经看见了监管为了“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而对这个正在野蛮生长的网贷行业的出手,关于“蛋壳公寓”,关于“京东白条”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行业也将走向终结。
我从来不觉得“消费贷”有多“坏”,只是在它作为新兴产业的这段时间里,不可避免的发生着一系列的乱象,这样的事情发生很久了,它被“玩坏了”,也快“结束了。”
伴随着微博上那些越来越猖狂的“借钱”广告,我相信:一个时代即将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