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马嵬坡
2022-09-24 06:27:54 浏览:131
马嵬坡兵变与《长恨歌》。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地势险要,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安禄山叛乱之时,唐玄宗曾经派大将哥舒翰带重兵把守。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一直都没能打进来。当时,潼关的守军每晚都会在烽火台上点起火,然后相邻的烽火台看到之后也会点起火。 就这样,烽火台一直将这个信号传递给长安,让长安城内的百姓放心。尽管叛军酒魁一直未能进潼关,但是关内唐王朝内部的将领们却闹起了矛盾。将领们主要分两派,哥舒翰是保守派,主张坚守潼关,等待时机;郭子仪和李光弼是激进派,他们一起上奏给唐玄宗,要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 就当时而言,守关其实是最好的决断,然而正在唐玄宗左右为难的时候,宰相杨国忠听信了别人的谗言,劝皇帝主动发兵,致使潼关失守。 此时关内就无险可守,长安城内的百姓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都纷纷弃城逃走。杨国忠意识到留在长安没有生路,于是便劝唐玄宗逃到蜀地去。就在那天晚上,唐玄宗和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仓皇逃走了。一路上,将军陈玄礼和禁卫军护送他们,最终得以顺利地逃出长安。 在出了长安之后,唐玄宗等人吃不好、睡不好,受尽苦难,随行的将士已经经受不住饥饿和劳累了,谋划着要和杨国忠算账。这些士兵们正埋怨着,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了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 这时,周围的士兵们没等杨国忠发话,就开始大声嚷嚷:“不好了,杨国忠要造反了!”说着,这些士兵就向杨国忠射箭。杨国忠顿时慌了,他连忙想要逃走,然而几个士兵追了上去,将他的头直接砍了下来。 这些士兵们杀了杨国忠之后,直接包围了唐玄宗住的驿馆,要求唐玄宗杀了杨玉环。唐玄宗迫于无奈,让高力士把杨玉环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当将士们得到了杨贵妃已经被处死的消息后便消了口气,他们这才肯撤回军营。 在这次兵变之后,唐玄宗就如同惊弓之鸟一样急忙逃到成都去了。而兵变的发动者太子李亨没有再跟随唐玄宗逃亡,他从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一路收拾残余的队伍北上,最终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马嵬坡兵变中演绎了一出动人的爱情悲剧,白居易还为此作了《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李泌出山与归山 李泌本是长安人,他聪颖好学,读了不少书。在小时候,他曾经得到了宰相张九龄的赏识,认为他文釆非凡,是一个神童。李泌曾经给唐玄宗上过奏折,对于一些国家大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见解独到,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唐玄宗很想给李泌一个官职,却被李泌以自己年纪尚轻的借口推辞了。从那以后,唐玄宗便让李泌进宫,和太子一起交朋友。此后,李泌就经常出入东宫。太子也非常欣赏李泌,将他当做自己的老师。 后来太子唐肃宗在灵武即位,起初建立的朝政,一切都毫无章法。很多武将也不听从唐肃宗的指挥,因此想要平定叛乱的唐肃宗十分渴望能遇到一个真正帮助自己的人。这时候,他想起了自己当太子时的好朋友李泌,于是便立刻差人将其从颍阳(在今河南省)接到了灵武。 李泌与唐肃宗相交甚密,经常在一起进进出出,凡事都一起商量。无论李泌说什么,唐肃宗都会听从。后来唐肃宗提出要封李泌当宰相,李泌却推辞了,他说:“如今陛下待我像知心朋友一样,这就足够了。对我来说,这比当宰相的地位还高,何必非要我挂个名不可呢?”唐肃宗听完很感动,也没再勉强他。 唐肃宗一心想回长安,便问李泌:“我们的敌人十分强大,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李泌说:“当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真心帮他出力的是少数,很多人都是被迫参加的。所以依我之见,我们在两年之内就可以将叛军消灭。” 随后,李泌呈上了自己拟定的军事计划,主要内容就是暂缓收复长安,先派郭子仪和李光弼分两路进军河北,攻打叛军老巢范阳,这样一来,进退两难的叛军就会慌乱,然后再发动各路官军围攻,把叛军消灭。 第二年春天,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所杀,李泌立刻想抓住这个极好的机会,然而由于唐肃宗急于回长安,所以没有听李泌的计划,把郭子仪的人马从河东调回,强攻长安,结果打了败仗。 后来,郭子仪向回蛇借了一些精兵,共集中了15万人马攻打长安,这才把长安攻了下来。紧接着,郭子仪又收复了洛阳,叛军头目安庆绪逃到河北,史思明也被迫投降。 唐肃宗回到长安后用骏马把李泌接到长安,希望他能继续帮助自風離己。然而唐肃宗的宠妃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嫌李泌权大,于是便互相勾结,试图把李泌除掉。 这件事情被太子李俶发现了,他便私底下告诉了李泌。李泌后来恳请唐肃宗准许自己回家,唐肃宗虽然不愿意,但还是同意了。就这样,李泌到了衡山(在今湖南省),在山上造屋子,重新过起了隐居生活。李泌走后,唐肃宗身边少了一个正直的大臣,李辅国等一批宦官的权力就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