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猫网手机站
老北京吆喝(巷幽寻闻吆喝声)
2022-07-01 07:14:24  浏览:78

老北京吆喝(巷幽寻闻吆喝声)

老北京吆喝(巷幽寻闻吆喝声)

大哥,要点什么?进来看看”。店门口套着一身暗红长围裙的年轻老板娘笑脸相迎,热情吆喝着。


“大姐,上街啊!进屋坐会。”


“大妈,来了啊!进来看看个有需要的。”


我猫着腰在商家那从店门伸跨到路牙边的货摊子上挑东西,听到这热情嘴甜的招揽,直感叹这老板娘可真会做生意。快春节了,来小城这商业老街买年货的人多起来。“客人伤我千万遍,我待顾客如初恋”。生意难做,妹子热情吆喝在岁末寒冬的冰冷空气里氤氲出难得的温暖。看着她不厌其烦拉客,我不禁抬头对她会心笑笑,她也笑了。可能看出我的心思,这会正好没见人来,她自己念叨又算给自己打气:大哥,你以为我没事干?我一口一个大姐、大妈,就为做个小生意讨口生活。只要把这过路客留住,进我店里买点东西,我就没白喊。赚到钱,就是本事,你口袋有钱,就人模狗样,没人管你这赚钱过程。话虽直白,理是这个理。店家开门做小百货生意,进货、仓储、房租、人工、水电、工商税务、卫生保洁都要钱,人家不偷不抢,热情吆喝,积少成多,做成一单小生意,赚个角儿八毛,都是辛苦钱。吆喝的好不好,看成效就行。这么一想,顿时觉得这年轻老板娘可爱的很,生意精,明事理;经世不长,道坑深壑。


小买卖确实讲究吆喝,身边的那些商贩吆喝起来可卖劲呢。


“烔炀甘蔗,10块钱3根,好甜好甜噢!”


“烤红薯、烤山芋、炉火慢烤、好吃不贵!”


这是我生活的小城街头常听到的吆喝声,熟悉而又亲切。小商贩尽力做到吆喝朗朗上口,韵味十足。现在市面街头的吆喝几乎直白,扩音器录制好反复播放,只要走过的驻足买点东西就算成功。吆喝的语言细细一品,可是笑疼肚皮。乡音都是些土话方言,谐音俚语,亲切生动,让人听着不由地快活。


“糟卖了(贱卖、低价的意思),糟卖了,正宗蚌埠怀远石榴,10块钱4斤,好甜好甜噢!”


推着手扶三轮车卖水果的商贩一般都聚集在小区繁华的辅路道口。这边的吆喝让人眼前一亮,那边赶紧掏出扩音喇叭录一段相似的吆喝。


“糟卖了,糟卖了,正宗砂糖橘,10块钱5斤,好吃的不得了!”


窝在一起做买卖,哪家广告词好,相互借用模仿一番,始终也未曾使坏心思超越挤压对方,反而扩大声势,互利共赢,一团和气,各自安好。有次晚上散步遇见两家冰糖烤梨的摊点,相隔不远距离拉开架势对阵相互蹭热度:


一家夹裹着音乐劲爆宣传:天下美食,人间美味!冰糖雪梨,传统配方,止咳化痰,清火润肺,美容养颜,是一年四季的最佳饮品,其配方有红枣、银耳、枸杞、葡萄干加冰糖用小火慢炖而成,不加任何添加剂,可排毒提高免疫力,延年益寿、健康养生,快来品尝吧!


另一家鼓动小马达似得开腔:好消息!好消息!我们的冰糖烤梨,选用上等梨子,添加红枣、枸杞、蜂蜜等烤制而成。冰糖烤梨有止咳、润肺、化痰、美容、养颜之功效,同时暖暖的烤梨,缓解了其原本的寒凉属性,避免了寒湿侵袭,尤其适合秋冬季节食用。冰糖烤梨纯天然绿色食品,营养美味,清甜可口,老少咸宜,欢迎品尝!


我从来就没见过这美食,架不住诱惑,今天买一杯,明天又尝另一家,别说,酒喝多了,来一杯热乎乎的烤梨,还真暖润肠胃。


我工作的单位附近有一卖菜的中年男人。那些老大爷大娘赶早支上菜摊,他来的迟,急猴急猴猛踩几下油门“突突突”把卖菜的拖拉机往路边横下。一脚踩住货厢横档,一手掐腰,一手拿大喇叭,挺着肚子拉开气势吆喝起来。在一众卖菜地摊前,他居高临下,那模样简直就是某国总统发表就职演讲:“走过的,路过的,过来看一看,瞧一瞧了。我的白菜不打药水,不撒化肥,自家种植,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带一颗回家尝尝,保险你下次还来找我,下次找我买,我也没有了。菜园塽就这几颗白菜了,快来抢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对着扩音器现场编词,只说好的,吹得溜圆,即使没几个人听他长篇大论,他也乐此不疲。人越多越起劲,吆喝也越过瘾。过了几天,他又拉了一拖拉机西瓜,还是现场编词,吹牛吆喝:“正宗的8424啊,各位大叔大妈,小伙子小媳妇们,买我的西瓜吃了保准你家庭幸福。老人夸,小孩爱。就剩这两筐8424了,再不买,明天我不一定进货啦……”一气累的喘不过气,干咳几声,缓缓喉咙,扯着嗓子继续编词吆喝。惹得那一片热闹的哈哈笑声不断。


许多人研究过吆喝语言和它背后所衍生蕴藏的民俗文化。老北京的民间货郎吆喝声最有特色,还成了“非遗”。如今网络发达,在网络上稍加搜索,便可看到这些吆喝的段子和文字。今年的央视春晚,李寅飞、叶蓬表演的相声《叫卖》,就是一段用新型带货技巧赋予传统的吆喝,妙趣横生。相似的相声还有郭德纲、于谦的相声《叫卖图》和岳云鹏、孙越《学叫卖》。现录其中一段吆喝《十三香》附后:


小小的纸啊,四四方方,东汉蔡伦造纸张,南京用它包绸缎,北京用它包文章,此纸落在我的手,张张包的都是十三香,夏天热,冬天凉,冬夏离不了那十三香,亲朋好友来聚会,挽挽袖子啊下厨房,煎炒烹炸味道美,鸡鸭鱼肉那盆盆香,赛过王母蟠桃宴,胜过老君仙丹香,八洞的神仙来拜访,才知道用了我的十三香。


这小小的一段唱词就是一篇微型文学作品,又是排比,又是比喻,还合辙押韵。即有直白的自夸,又有隐讳的铺垫,每个词都紧紧围绕十三香的味香做文章,层层烘托,环环相扣,没有一句不充满诱惑,听着还不让人烦。


相声演员表演商贩的吆喝声可谓绝妙。吆喝最重要的是声音,虽说我们乍听不大明白词意,但那极富韵律的音色足以打动人。吆喝有地方文化特色,配合着方言,乡土气息浓郁。有些方言真是好听,所谓吴侬软语,绍兴的女孩子说的方言犹如唱越剧。软软的吴语,把空气都融化了。这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不正是经过一番艺术加工后又变成阳春白雪的戏曲唱腔吗?京剧、昆曲、秦腔、黄梅戏,哪一个不是取自民间的语境,走向国粹的殿堂?


我的童年住在一个大杂院,常常会有掮客担着货担来售卖收购。


收废品的:收破铜烂铁呢,牙膏皮换糖啦!


挑鹅毛担子摇小鼓的:鸡毛、鸭毛、鹅毛、鸡肫皮、鸭肫皮,拿来卖啊!


粮票换塑料盆的:粮票、国库券换塑料盆、塑料篮啦!


有一中年男人穿一袭破旧灰蓝中山装,挑起两只空柳筐走街串巷,一早起床,来到院落转悠一圈。父亲总说这货郎吆喝像是唱戏,拖着好听的音腔。“嗳——旧报纸——啤酒瓶——废铜烂铁——拿来卖——伊哟——呦——”。那些年磨剪子戗菜刀收破烂的吆喝声抑扬顿挫,高亢悠长,成为小城小巷里独特的甜美音符,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悠长的巷子口,细雨濛濛,婀娜曼妙的江南少女,挎着竹篾小篮“卖花、卖花啰。”现如今还有谁买那不起眼的杏花、栀子花、茉莉花?花店里的鲜花都是空运来有特殊感情含义的花束,不求花香,只求最贵。小巷没有了,空留下记忆,还有诗歌里想象。


“山东大馍,老面馒头。”好家伙,大妈这一嗓子让我重回烟火人间。


“卖活口啰,柘皋狮子头~”


“快来买,快来买,荔枝打7折,最后一个小时。”


“收冰箱、洗衣机、彩电冰箱、旧手机换脸盆。”


身边的吆喝直白生硬,尘息呛人,柴米油盐,浪漫不得,吆喝渐渐少了韵味风雅。为何是这般赤裸裸的陈述?可能是传统的手工作坊大抵是世代经营,小商小贩走街串巷,把家中物品的“广告词”吆喝的简明易记,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节奏韵律是必需的。前面说的祖传卖十三香的行当,是多少代货郎共同智慧的吆喝唱词,大家共同创作,共同享用。


社会的进步,家族式走街串巷的小商贩讨口生活的景象也少了。武大郎不一定把炊饼技艺给武小郎继续传承,今天收破烂的明天也许开早点铺,哪还记得住祖传的行业吆喝声。如今商业繁荣,商贩的吆喝就是流动的广告。淘宝、美团,点赞就是吆喝;好评差评,就是成效。微商、抖音、直播带货,实质也是运用各种秀售卖货物。社会的发展,这些新形式的出现,自然让走街串巷的吆喝变得寡淡。我听过一位开着小货车流动卖蔬菜的大妈是这样自创吆喝的:


“巧(便宜)卖了、巧卖了、大巧卖了。介个(今天)所有新鲜蔬菜全部大巧卖,大降价卖,你抓紧时间来买,来迟的买不到了,来迟的买不到了。当地蒜苗3块钱一大把了,蒜黄、有机花菜、娃娃菜、菠菜、渠子(茄子)、黄瓜、瓠子样样2块钱一斤,样样2块钱一斤了。学哪讲(实话说)这些菜在挤嘎(底下,相对城市的底下指农村集镇)才这样巧着便宜的不得了了!”


听得身边的吆喝声久了,也渐渐接受了这种改变。有次在菜市场遇见一个卖鹅蛋活口的老头,推着一手拉货箱,带着难得平仄和韵雅致的吆喝出一段唱词,着实夕阳下那一抹最炫目靓丽的颜色:


“活口是鹅蛋,一个卖八块,八块钱一个,自产自家卖,含着眼泪卖,降价降到底,降价降到位,不想往回带,就这块头次卖,想买的快来买,想带的过来带,想买又想带,时间要赶快。”


人间的烟火气,呛人而香美。每日下班路经小区的道口,商业气息激烈碰撞的傍晚,商贩们又推着货摊此起彼伏的叫卖吆喝着。


“卖藕,卖藕,卖绵(熟、烂的意思)藕,好吃的不得了!”


“红大椒子,巧卖、巧卖,就巧卖,十块钱四斤,好便宜哦!”


“甘蔗甘蔗,自产自销,先尝后买,包甜好吃!”


……


很想再坐趟绿皮小火车,感受那慢慢穿梭走过的老时光。靠在人造皮革的绿椅背上,艰辛旅途在归家的舒畅中淡然。呷一口饮料,看车窗外春雨夏荫秋风冬雪。大地无声,岁月有歌,单曲循环听一遍又一遍: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火腿肠。嗳,这位同志,让一让,把脚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