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形容山水风景优美的对联)
长沙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美,景色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
历史上有不少赞美长沙的对联,短短文字概括了长沙的文化之美。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
关注我,一起来看看赞美长沙的3副精美对联,景点美文字也美,让人流连忘返。
第1副:当年有痛哭流涕文章,问西京对策孰优,惟董江都后来居上;今日是长治久安天下,幸南楚故庐无恙,与屈大夫终古相依。
这个对联是缅怀贾谊的。前面我说过,长沙是“屈贾之乡”,贾谊已经成为了长沙文化的一大象征。
贾谊是西汉的大才子和政论家,代表作有《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等。只可惜,贾谊一生坎坷,被贬官到长沙,担任长沙王太傅。
后来贾谊调回长安担任梁怀王太傅,又运气不好,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好,抑郁而亡,年仅三十三岁。
我们看这个对联,显然是作者来到贾谊在长沙的故居,想到千年前贾谊的风采,忍不住有感而发。
上联的“当年有痛哭流涕文章”,指的是贾谊的《治安策》。在《治安策》开头,贾谊就振聋发聩的提出:“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董江都,指的是大儒董仲舒。董仲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风光一时,所以说“后来居上”。
此处用董仲舒和贾谊进行对比,体现两个有才之人的不同命运,表明了作者对于贾谊遭遇的不平和同情。
正如李商隐诗句所言:“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的悲剧,在千年后依然让人无法释怀。
下联主要讲的是作者游览贾谊故居的感慨。司马迁写《史记》,把屈原和贾谊两个人放在一起,后人一般也把两人相提并论。
对联作者也不能免俗,说“贾谊与屈大夫终古相依”,认为算是对贾谊的一点安慰,意思是说贾谊和屈原一样,能够名垂千古,足以抚慰当年的失意。
后人在长沙纪念贾谊和屈原,体现了贾谊与屈原两人的才能和爱国忠贞。游览贾谊故居的时候,相信大家也会有许多感慨。
第2副:游不遍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无限诗情,如此江山容我醉;待谁反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苍茫古意,满城风雨自西来。
这个对联是写长沙天心阁的。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
天心阁始建于明末,中间遭遇诸多风雨,如今已经重修。旧时前来天心阁拜祭的人络绎不绝,文人墨客也常常登阁远眺、吟诗作赋。
我们看这副对联,上联主要是写景,下联主要是怀古抒情,上下联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文字优美,堪称杰作。
上联在天心阁远眺大好河山,看到衡山之美,看到洞庭湖之美,无限诗情魅力都来到胸间,真是让人流连忘返,拍案叫绝,感叹长沙周边景色之吸引力。
下联则是想到了长沙的两大名人屈原和贾谊,在赏景的同时忍不住怀古,忍不住感叹长沙历史人文。
作者也是很厉害,用“苍茫古意,满城风雨自西来”结束全联,可谓余味悠悠。整个对联即景抒情,抚今追昔,体现了后人游览长沙天心阁的所见所感,写出了普通人无法说出的心声,真是好对联啊。
第3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这个对联是长沙岳麓书院的对联,名气相当大。毫不夸张地说,一提到岳麓书院就想到这副对联,一提到这副对联就想起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
如今,岳麓书院隶属于湖南大学,也是长沙的旅游胜地,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我们来看这副对联,虽然字很少,但是含义很丰富,力度很强大。
上联“惟楚有材”化用自《左传》“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意思是说楚地有很多杰出的人才,乃是“人杰地灵”的意思。
而下联“于斯为盛”, 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处乃是用来表明岳麓书院人才鼎盛的意思。
事实上,岳麓书院渊源深远,人才辈出,诸如朱熹、王夫之、曾国藩、魏源、唐才常等杰出人物都与岳麓书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代人来到岳麓书院,感受书院之美,感受书院背后的文化之美,真是流连忘返呢。
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关于长沙的对联呢?欢迎留言哦。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