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遵教诲(收到领导教诲怎么回复)
·卫康叔世家》记载,卫康叔姬封是周武王同母少弟,当然不是最小的,最小的弟弟是厓季。
武王伐纣克商,分封天下。为了安抚天下,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于殷,爵位相当于诸侯。又因为武庚没有完全归服,怕他有不臣之心,就派自己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辅佐、监督武庚禄父,“以和其民”,收复民心。但管、蔡辜负了武王的期望。
武王崩逝,其子成王年幼,周公旦受武王托孤辅佐成王,代理成王主持国政大事。管叔、蔡叔怀疑周公篡位,与武庚禄父联合作乱,想攻打成周王宫。
周公奉成王的命令,平复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把武庚的殷国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封地在黄河、淇水间故商的废墟。
周公丹“三告”赠康叔
周公怕康叔年少,不懂治理国家的要领,就作《康告》告诫康叔:
“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让康叔到封地先去拜访“贤人君子长者”,他们是商兴衰的见证者,向他们讨教商朝兴衰的原因,并且告诫务必要爱民。
作《酒诰》:
告以纣所以亡者以淫於酒,酒之失,妇人是用,故纣之乱自此始。
告诫康叔,纣王身死国灭的原因是嗜酒无度,沉溺于女色,纣王的昏庸无道从酒色开始。
又作《梓材》,用木工(梓人)制作器具的道理告诫康叔,梓人既要考虑怎么砍削木材,又要考虑涂漆着色,这些都可以借鉴为治国法则。
卫康叔能和集其民
康叔虽然年轻,也许不一定有魄力,但他最大的优点,相信周公,谨遵教诲:
康叔之国,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说。
“和集其民”,和,和顺;集,聚集,集合。使子民和顺、凝心聚力。
“民大说(悦)”,即,卫国的子民非常拥护、亲服康叔。
显然,康叔依据周公的“三告”而实施的治国方略,举贤与能,勤政爱民,自然要受到民众的爱戴。
卫康叔受赐宝祭器
周成王成年,周公还政成王,卫康叔的治国成就受到成王的嘉奖:
举康叔为周司寇,赐卫宝祭器,以章有德。
司寇,是掌管中央政府中掌管司法和刑狱的长官。康叔不仅被委以司寇,还被赐于象征荣誉的祭祀宝器,以表彰康叔的品德。
卫武公重修康叔之政
康叔去世后,卫国经历了康伯、考伯、榅伯、靖伯、贞伯、顷侯,皆比较平庸,还出现了顷伯的贿赂事件:
周朝的爵位有五等:公、侯、伯、子、男,顷伯厚赂周夷王,夷王任命卫由伯爵晋升为侯爵,顷伯转身变顷侯。
顷侯卒,子釐侯继位。釐侯卒,太子共伯馀立为君。不幸的是馀成为卫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弑杀的君王。
馀的弟弟和很受釐侯的宠爱,给了和很多宝物。和用这些宝物收买武士,在馀为釐侯扫墓时对他进行了袭击,馀进入釐侯墓,走投无路下自杀。
卫人就地葬馀在釐侯旁,谥号“共伯”,而立和为卫侯,是为武公。
武公虽然弑杀了自己的哥哥,但有两大功绩可以将功补过:
1.修康叔德政,百姓和集
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
卫康叔之后,国君与百姓长期疏离,直到200多年后终于迎来重修康叔德政的明君,百姓的心再次“和集”起来,迎来了卫国经济的繁荣。
2.平定犬戎,有大功
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
犬戎,又称西夷、 西戎,古代部落名,居住于今陕、甘一带。西周末期,周幽王废嫡立庶,惹怒申侯,申侯联合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被犬戎攻杀,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被犬戎占领,西周王朝覆灭。
而武公能率兵辅佐周平定犬戎,全是大功一件,受到周平王嘉奖,但周平王命令卫由侯爵改回公爵,不是降低其级别,而是让卫重归周正统的秩序。
这段记载主要体现了先贤周公“和民”“和集其民”的治国思想,而对于这一思想进行成功实践的是卫康叔。后又有卫武公“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举报评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