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猫网手机站
所罗门群岛的故事(所罗门群岛上的广东故事)
2022-08-26 07:03:14  浏览:156

所罗门群岛的故事(所罗门群岛上的广东故事)

所罗门群岛的故事(所罗门群岛上的广东故事)

时代周报记者 潘展虹 发自广州

所罗门群岛上生活着逾千广东人,祖籍肇庆的黄志光便是其中一位。

10月8日,黄志光飞抵北京。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是自己最特别的一次北京之行。“以前也来过,但这是中国与所罗门群岛建交后,我第一次到北京。”

9月21日,中国同所罗门群岛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掀开两国关系的历史新篇章。18天后,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率团首度到访中国,黄志光作为所罗门群岛的华商,获邀随行。“改革开放尤其是近20年来,中国快速发展,变化很大,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回忆起这次行程,黄志光语带骄傲。

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索加瓦雷时,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广东省同太平洋岛国开展地方合作具有良好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支持所方加强同广东等中国地方省市交流合作。

访华期间,索加瓦雷与广东签署了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以此加强双方合作。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国建交后,可直接做生意而非通过中间商,“营商便利程度提高后,做生意成本将更低,效率更高”。

黄志光说,当地华人期盼未来有更多广东投资者到所罗门群岛寻找商机,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提供可靠支持。

交集始于20世纪

所罗门群岛是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国家,西南距澳大利亚1600公里,西距巴布亚新几内亚485公里。全境大小岛屿多达900多个,境内火山、河流众多。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人在此居住,直到1568年被西班牙人发现并命名。1978年7月7日,所罗门群岛宣布独立,为英联邦成员之一。

所罗门群岛与广东早有交集。

20世纪初,广东华侨先辈陆续移居所罗门群岛。这个远离大陆的国家之所以吸引他们前往,因其与澳大利亚同为英属地,两地往来频繁,以所籍为跳板进入澳大利亚,成为这些移居者的捷径。要想加入所籍,只需在这里居住满10年。

“从爷爷那辈算起,至今三代人都在这里。”黄志光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在所罗门群岛出生的父亲,后来在香港认识了祖籍江门的母亲,两人结婚后仍旧回到所罗门群岛生活,诞下五名子女,他排行老大。

亦有华人走进所罗门群岛,是为了支持当地建设。祖籍佛山的梁克廉就是例子。“我爸爸是电机工程师,当时岛上处于刚开发阶段,他获当地酒店集团聘用到岛上工作。”彼时,仅有9个月的他亦随父母来到所罗门群岛。

岛上聚集起越来越多的华人,祖籍广东的占七成。

20世纪50年代,当地华商组建起所罗门群岛中华会馆,又以会馆名义创办了霍尼亚拉中华学校,招收华裔子弟入学,推广华文教育。“在小学,大概一周有2节中文课。”黄志光介绍说,但实际上,他平时与人交流多是语言英语和土著语皮钦语,中文反倒说得不多。

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至今仍保持美拉尼西亚的传统文化,对教育水平并不注重,小学、中学和高等学府比较少。因此,当地华人都选择把子女送至香港、澳大利亚等地读书。

外出求学的年轻人试图走出所罗门群岛,但最终选择回来。

梁克廉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忆说,当年自己考虑是否继续到香港理工学院深造时,被朋友一通电话劝说,回到所罗门。因为既懂会计也会处理出入口文件,在当地也有人脉资源,朋友建议合伙做贸易生意。“当时没多想,只是觉得毕业后还是要找工作,倒不如现在就开始工作。”那一年,梁克廉18岁。巧的是,黄志光结束香港学业回到所罗门群岛的那一年,也是18岁。“毕竟家就在这里,就回来这里做木材出口贸易。”

事实上,促使他们回到所罗门群岛的,是岛上蕴藏的发展潜力。

所罗门群岛是农业国,热带气候孕育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林渔业成为支柱产业,对外出口鱼类、棕榈油、可可等。但日用品、家电及工业制成品、石油等还需依赖出口,“中国制造”尤其受欢迎。20世纪90年代,就有广东企业赴所罗门群岛建厂,在当地生产卫生纸、购物袋等产品,并将当地木材出口至国际市场。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中国成为所罗门群岛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速。2018年,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的贸易规模高达7.47亿美元,其中所罗门群岛对华出口达6.29亿美元。

仍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所罗门群岛至今仍是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导致该国经济陷入负增长。为摆脱经济困境,当地政府推动土地改革,积极吸引外资等支持经济增长的举措,以此推动经济复苏。但整体发展状况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财政高度依赖外来援助。

在当地生活的华人以自身努力摆脱困境。

凭借敏锐的经营头脑,大多数华人在当地经营杂货店、投资旅馆生意。“当地人消费习惯很专一,只要认准了,再贵也会买。”曾开过杂货店的梁克廉说所罗门群岛从中国进口了不少食品、日用品、服装等,备受当地消费者欢迎,“几乎当老板的都能赚到钱,月入过万并不难,所以超过九成华人在当地都是经商。”本地人则会选择到华人经营的餐馆、商铺做工,月收入折合人民币两三千元,加上没有储蓄习惯,经济地位远低于华人。

所罗门群岛出产的大量木材也被颇具经商天赋的广东人转运至国外。经营木材出口多年的黄志光说,这是带动本地就业的方式之一。“本地人需要生活费,伐木是他们获得生活费的方式之一。我们向他们收购木材,再转运至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地。”

眼下,梁克廉在所罗门群岛经营自己的旅馆生意。2012年,他从香港朋友处接手当地旅馆,成为当地市中心唯一有沙滩的旅馆,36个住房长期服务来自全球NGO组织的客户。“即便是每晚150美元房费,仍利润微薄。”他感慨当地基础设施匮乏,停水停电是常事,生活饮水只能依靠瓶装,“通信设备稀少,WI-FI费用更是昂贵。每个月,旅馆用在网络通信、水电上的基础费用超过10万元人民币”。

“这里的基础设施可以说几乎没有。”梁克廉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这些年,城市面貌几乎没有变化,甚至略有倒退。所罗门群岛人口居住分散,85%的居民生活在首都等主要城市之外的偏远地区。高得惊人的水费电费,亦使大多数人无法获得充足的生活用水和电力保障,就连基本卫生保健设施也缺乏。拥有银行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需要更好地与全国其他岛屿省份连接起来,都需要基础设施发挥支撑作用。

但当地政府财力薄弱,这些年来,与道路交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几乎为零。

“只有主干道路是沥青路,其他支线路还是泥泞山路。过去曾经有一个红绿灯,但后来被拆掉了再也没有装回去。”梁克廉说,20世纪80年代税负很重,只有经商的华人开得起车,设施滞后还能说得过去。如今,大量二手车以低价进入当地销售,几万块就有一辆翻新车,大部分人都开得起车了。加上安全考虑,居民日常出行亦是靠车。就他自己来说,拥有的汽车数量一度多达19辆,除家庭所需,还用于旅客接送、物料采购。

但无论居民车辆如何增长,所罗门群岛城市的道路交通设施仍旧与过去无异。“路还是烂路,交通灯还是没有。幸好当地多数是车辆礼让行人,极少发生交通事故。”梁克廉说道。

“希望让华人更受尊重”

“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经济增长受阻的重要因素。”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如此解释。如今,所罗门群岛的道路交通建设瓶颈已经被中国人打破。

距离霍尼亚拉约36公里处,是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修建新的姆巴拉苏纳大桥。这座新桥解决了洪水淹桥的问题,使当地村民能够更快向外输送农产品。这是中国港湾在所罗门群岛实施的第四个基础设施项目,前三个项目为洪灾修复项目、那罗至兰比设计建造桥梁项目、姆博科金博桥梁修复项目。

利好消息不断传来。

9月13日,中国中铁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旗下的中铁国际、中铁十局组成的联营体,已经中标所罗门群岛的金岭金矿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进行露天剥采工程和采矿活动,二期进行深部开拓、道路桥梁维护、码头、水电站等建设工程,整体项目预期在2034年3月12日完工。

“帮助当地建设基础设施,例如医院、学校、码头等,这些实事都能为本地华人挣点面子,让本地人更尊重华人。”黄志光如此期盼道。

过去,所罗门群岛曾因种族部落冲突、阶级矛盾激化爆发骚乱,位于霍尼亚拉的唐人街受到严重殃及。梁克廉仍对此印象深刻,“当时因公事外出刚好不在岛上,但家人朋友都在这里,亲眼看见华人商店、住所被抢被焚的景象,让人感到害怕。”10多年过去,低调实干的华人得到了当地人的尊重。“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带动本地就业率提升,这将是对华人极大的正面影响,也能说明中国在真心帮助所罗门群岛。” 梁克廉说。

“可以考虑建一座体育馆,让这里热爱足球的所罗门人能够一展所长,帮助体育人才走出去,同时让所罗门群岛走进世界视野。”黄志光如此建议道。

“球已经在球场上了。我们要发展,要把自然条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早日脱离最不发达国家行列,欢迎广东朋友参与进来。”10月19日,索加瓦雷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在所中建交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与广东在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农渔业开发等方面的合作,“相信这会带来双赢”。